您的位置:首页 > 文档 > 正文

驻村工作队员个人推荐材料

【www.baozhen-education.com--文档】

  队员,读音duìyuán,汉语词语,解释为小型集体组织的成员。保真教育网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驻村工作队员个人推荐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驻村工作队员个人推荐材料

  胡文明同志自2017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胡文明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胡文明同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胡文明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胡文明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非浅

  胡文明同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胡文明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胡文明同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胡文明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胡文明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胡文明在他的日志中写道:

  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书记惊讶地说:“真住啊?”胡文明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胡文明同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胡文明同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胡文明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胡文明同志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胡文明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胡文明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胡文明同志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驻村工作队员个人推荐材料

  邓晓文,男,汉族,1977年8月出生,现年41岁,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合阳县路井镇路苏村人,现任县人社局党委副科级组织员、办公室主任,2017年7月下派城关街道办北百坂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4月到6月代理北百坂村第一书记。

  该同志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尤其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始终以“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鞭策自己,在驻村帮扶过程中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其他驻村队员一道,在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等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同志深知要出色地完成驻村帮扶工作,务必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该同志自驻村以来,认真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记有关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迅速了解掌握村情,吃透北百坂村贫困状况,进入角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协助第一书记制定帮扶村年度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

  二、勇挑重担,不断创新

  该同志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2017年贫困户收入调查核实过程中,不怕麻烦,带领其他驻村队员入户调查,与贫困户面对面一笔一笔进行核算,为北百坂村44户贫困户精准退出和贫困村出列奠定基础。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该同志始终在工程一线,及时协调出现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月底担任北百坂村代理第一书记以来,建立每月两次帮扶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利用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一晚上,组织帮扶干部召开工作例会。传达各级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脱贫攻坚中心工作,有序指导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在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注重和村干部沟通和交流,有力的整合了四支力量。同时,创造性建立北百坂村党员干部微信群和“大美北百坂”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宣传扶贫政策及大事项目进展。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抓好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爱岗敬业,创先争优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该同志驻村以来,结合北百坂村实际和贫困户状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村2017-2019年帮扶工作规划。在贫困户识别、退出及动态调整过程严格程序、注重细节,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错人”。在村级资料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县脱贫攻坚办公室要求,认真细致开展工作,做到及时归档、整理有序,受到县领导和县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被城关街道办确定为样板示范村。在纪实簿资料填写过程中,指导帮扶干部耐心细致,帮扶措施和成效填写准确规范,纪实照片和相关票据粘贴整齐有序,先后有多个村前来学习。

  在担任代理第一书记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密切联系群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每月走访一次全村贫困户,每季度走访一次全村非贫困户,严格落实驻村干部“五天四晚”作息制度,吃住在村。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学习“党员十二分制”和习总书记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保持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街道办党工委步调一致。在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上,该同志不怕困难,多次和村主要干部到相关部门争取项目,目前,村南、村西休闲广场,巷道水泥道路硬化及加宽工程已全部竣工;新修建深水机井投入运营,养殖小区水电路实现“三通”,并有3户养殖专业户入驻;北百坂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

  该同志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说实话,办实事,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时刻谨记“群众无小事”,深入基层,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他将带领北百坂人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道路。

  驻村工作队员个人推荐材料

  “既然选择了漫漫帮扶路,我们定会风雨兼程”。这句话说出了我们文物旅游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员的心声。每次踏上驻村路,我们的心总牵挂着吉庄、驮涧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几许牵挂,几许砥砺前行,迎来的是全面脱贫的佳绩。

  枣岭乡吉庄村是贫困村,下辖吉庄、南庙、上西、后安4个自然村,全村372户,1212口人,党员36人,总面积15855亩,耕地面积3200亩,种植苹果600亩、花椒1400亩、核桃890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46口人;2015脱贫85户335口人;2016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1人;2017年脱贫2户5口人,保留3户6口人,新增4户10口人,共有贫困户7户16口人;2018年已全面实现脱贫。

  枣岭乡驮涧村下辖驮涧、上庄、瓦渠、西垣头、程合垣5个自然村,全村543户,1726口人,党员48人,总面积15855亩,耕地面积3189亩,林地面积8280亩,主导产业为苹果、花椒。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53口人;2015年脱贫1户4口人,新增1户1口人;2016年脱贫39户139口人,出列3户;2017年脱贫3户5口人,保留3户6口人,新增1户2口人,返贫1户5口人,共有贫困户5户13口人;2018年已全面实现脱贫。

  一、讲政策、摸实情,扶贫路上风雨兼程

  我们文物旅游驻村工作队帮扶吉庄、驮涧两个村委。帮扶初,可以说是一头雾水,两个村委的帮扶任务着实不小。面对困难我们知难而上,首先熟悉掌握帮扶相关政策,边学边讲,通过走村入户,我们既宣讲政策,又了解贫困户家中实情,根据各家各户情况制作详细表格,从贫困户耕地、补贴、致贫原因、生产生活状况、子女上学情况、劳力分布情况到收入情况都做了详细登记,可以说一表在手,事半功倍。扶贫路上处处充满艰辛,记得去年冬天在迎接第三方评估团检查时,我们起早贪黑冒着大雪进村入户和贫困户促膝相谈、一项一项告了解贫困户各类优惠政策知晓度,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雪天天冷、地滑,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走家串户,把党对贫困户的丝丝关爱注入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党恩、鼓足劲,脱贫也脱志。交心的帮扶达到了相互感动的效果,贫困户配合工作,驻村干部思想上也不松劲,干劲上再加码,咬紧牙关发挥实干精神,抓住最后冲刺时机,认真核对村级扶贫档案和贫困户一户一档,确保资料详实、数据准确。

  二、定计划、出方案,因户施策帮出实效

  掌握贫困户实情后,我们驻村队员根据每户致贫原因,逐年制定计划,理出详细的脱贫方案。按照五个一批脱贫产业项目因户施策。实施社会兜底11户22人,其中五保户5户5人(吉庄村2户2人,驮涧村3户3人)。低保户6户17人(吉庄村3户9人,驮涧村3户8人)。五保户依托政府财政兜底可以稳步实现脱贫,低保户可以借助补助金及家庭经营收入实现自主脱贫。实施异地搬迁共6户,吉庄村、驮涧村各3户,6户贫困户靠易地搬迁补贴金建起了新房入住,这是他们这辈子都不敢想的事。实施养殖扶贫1户,吉庄村刘晋伟发展养猪产业,我们自己出资为他抓猪仔2头,同时给他申请办理了3万元的惠农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实施生态扶贫(护林员)2户,吉庄村驮涧村各1户,两户按照政策可以获得工资性补助。实施危房改造1户,吉庄村杨建泽享受危房改造补贴14000元,住上了安全保障房。实施教育资助2户2名学生,吉庄村杨建泽儿子杨童雷(幼儿园),已享受资助;驮涧村王百认儿子王金发(职高生),已享受资助。实施股加贷5户,吉庄村2户驮涧3户,每户每人每年可分红391.25元。有了产业项目支撑,贫困户的底气足了,脱贫的步子也迈开了。

  三、抓网管,齐上阵,线上线下资源共享

  帮扶工作中,数据精准录入是一项非常纷繁复杂的工作。来不得丝毫马虎,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有时为了改正错误数据,单位总动员全部上阵,常常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没有白吃的苦,换来的是线上线下的数据精准统一。我们帮扶的村委都有苹果、花椒、核桃产业,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户开拓网上市场空间,我们工作队挨家挨户教他们在手机上注册社会扶贫APP,讲解每个操作功能,让他们学会在社会扶贫网络平台做生意,做到线上出订单,线下做产品,大大拓宽了脱贫增收渠道。

  四、抓培训,搞自救,提振生产生活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年4月份,枣岭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冻灾害,导致苹果、花椒和核桃减产60%以上,灾难面前贫困户无从下手,几乎丧失生产信心。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尽早开展生产自救,我们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花椒、苹果、核桃等修剪、施肥、除虫技术等灾后的综合管理培训,鼓励他们提振士气,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程度。同时鼓励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就近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稳步实现脱贫,提升脱贫巩固效果。

  五、抓党建,重示范,全力做好脱贫攻坚

  以党建促脱贫,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为了抓好这个龙头,我们以“强严树”活动为主抓手,召开村两委和党员动员会、成立专项治理活动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检查党员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讲党课,扎实开展好学习教育活动,让每个党员都有所学、有所思,把理论学习转化到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具体工作中。每个党员干部都是闪光点、螺丝钉,细化责任,对标销号,把劲使足了、力努圆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就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细微处、显大爱,脱贫攻坚温暖人心

  回顾驻村帮扶工作,我们几多感慨,点点滴滴都显爱。通过驻村帮扶增进了干群关系,把党的为民情怀播撒到群众心间。每个驻村干部带着感情设身处地地为帮扶户排忧解难,把帮扶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干,当事业的干。从点滴小事做起,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贫困户在职能部门补缴养老保险、办理残疾证、办理贷款贴息手续、办理大学生资助手续、协调解决贫困户住房宅地基问题、联系技能培训;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米、面、油、过冬棉衣、送暖被,帮助贫困户销售猪肉。天寒人心暖,工作队的热心暖心帮助,得到了贫困户的信赖和好评。

  风雨之后见彩虹,选择了帮扶工作,我们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铸佳绩。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wendang/3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