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科 > 语文 > 正文

也是一堂语文课锦集五篇

【www.baozhen-education.com--语文】

也是一堂语文课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呈现出多样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联系社会的价值取向,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客观、合理、公正、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一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得到这样评价的教师“欣欣然”,感觉自己的确成了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站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前列。听课教师听了这话,纷纷效仿该教师这一成功做法。面对这一行动,我不禁产生了困惑:难道教无定法这一规律在新课程改革中行不通了吗?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科学评价呢?

   一、课堂教学体现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可理解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属性。人文教育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组织的、思想的和道德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人文教育是语文进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例:在给学生讲《最后一次讲演》之所以是感情强烈、语言犀利,具有鼓励性和战斗性,乃是因为闻一多耳闻目睹了国民党特务用卑劣无耻的手段杀害了李公朴,激起了他胸中的愤怒。他用诗人炽热的感情和学者深邃的见解,赞李公仆的献身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李公朴的罪行和险恶用心;揭露反动派疯狂制造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的历史规律;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为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而团结奋斗,表达讲演者为真理而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样让学生对本文内容加深了理解,领悟了文章感情,学生才正确地理解了作品的深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灌注在自己的言行中、融入在文本思想里,使学生通其情、达其理,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受到正确世界观、思想观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展开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实际中,无论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么精彩,孤立的教学环节是无法具有绝对的美感的,只有将这一教学环节放在恰巧适合学生需要的地方,教学才是成功的。例讲《最后一课》小弗朗士觉得今天法语易学,是因为韩麦尔先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的一番教导,使一向不爱学习的小弗朗士明白学习祖国语言的伟大及其作用,深悔以前的不学好语言,产生了对学习好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极具感染的极富哲理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从尊重学生需要,着眼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

   三、注重自我评价的自主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实施教学评价,需要学生的自我评价。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自己,学生想像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自我激励与超越。如在上作文《我喜爱的水果》一课时,我让学生将水果带到课堂,以小组的形式观察水果的外形,井要求做好记录。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观察记录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不好合作。”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

   四、课堂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换角色,转变传统观念,正确给自己的角色定位。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双手,拥抱和抚慰每一颗渴望学习的心灵。教师要转换角色,改权威角色为相互交流、相互倾听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个居高临下的“长者”,也不一定非要满腹经纶,而应该是个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不断增强学生求知欲,和学生平起平坐的“大朋友”。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在教学《朋友》时,用一次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朗读,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学生,他们一个个热泪盈眶,唏嘘不已。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得有丰沛的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正如窦桂梅老师说的那样:“我在备课时充分融进感情。从教材中体味壮烈的篇章,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于是课上我总是富有激情,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启迪他们的智慧,滋润他们的心灵,振奋他们的热情。”

   五、“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去理解、体验和感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真正落实“知识与情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六、学习方法运用得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提出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重新洗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也是一堂语文课2

  或许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开学的第一个月里,嗓子是最最受伤的。再看看身边的几个同事,没有几个还有那样的动听嗓子了。而现在,我也遇到了这样的感受。每天早上嗓子还行,但上了早读课和第一课后,喉咙就隐约地疼。到晚上放学了,基本就不想讲话了。但回家总要和家人说说话,和女儿聊聊天呀,所以嗓子总很吃力。

  很多时候,有人问我,你今年教什么呀?我告诉他们,教一年级,于是,我便会听到这样的话,哦,一年级呀,骗小孩的,很容易的。呵呵,听到这样的话,我只能苦笑,是啊,一年级,多容易呀,那么一点点大的孩子,每天反复读呀读,不会也念会了。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一年级老师的苦。小孩子总是很聒噪的,有时觉得教室里像刚捅了一下的马蜂窝,乱哄哄的。要想自己的声音压过他们的声音,就得拼命提高自己的声音,就会觉得自己的声音像飘在空中的云朵,就那么高高挂着,下不来。很痛苦!

  就像今天教了ao、 ou、 iu,让学生们复习标调歌,背诵的时候一个个摇头晃脑,但请几个“老大难”上黑板给学过的6个复韵母加四声时,始终不能让我满意。

  不仅是嗓子的痛苦,还有这群孩子带来的苦和忧。小朱是班上的多动分子,每时每刻他都在动着,他能做出各种坐的姿势,趴的姿势也一样丰富。我有时觉得他不做演员都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为他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都是那么丰富。

  班上有几个人作业总不能及时交。别的小朋友是作业做好了赶紧交,然后玩去了。但他们没有写完作业就出去玩了,有的作业即使写好了却放在抽屉里不交给我看,这就需要我老向他们讨要作业。

  比如小章,下课的时候我在教室里看着他拿着一个饮料瓶子兴高采烈地走,我心头的那个火就蹭蹭蹭往上冒。他看见我来了,马上转身往座位里走,就跟动画片《猫和老鼠》一样。

  到了座位,问他作业好了没有,他就抬头看我,一脸无辜的样子。我怎么可能时时盯住他呢,我就让他到我的讲台上写,可是,他写一个擦一个,问他为什么擦,他说写得不好,怕老师骂,我真是苦笑不得,就这样,写一个擦一个,一节课过去,就写了一行,哎,我真是服了他!

  总算盼到了“五.一”长假,我也可以静下来休息一下,保护一下我那可怜的嗓子。

也是一堂语文课3

  摘 要: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教学评价至关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和文化熏陶的主阵地,更加需要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从针对性、鼓励性、导向性、生动性、多元性五个方面设计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使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发展;艺术性  

  语文课堂教学应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更应该发挥教学评价的艺术,滋养学生心灵的土壤,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和自身发展。

  在学校听课时,我发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很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这样对学生来说就无法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也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怀疑自己是否回答错误或老师是不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才不进行评价的,甚至产生厌恶教师厌恶课堂的想法,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可见,教师只有掌握好教学评价的艺术才能让课堂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在我看来,教师应对教学评价提出这“五问”:

  一问评价是否具有针对性

  教学评价用语必须具备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本人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价,不可太过笼统或敷衍。像普通的“嗯,很好,请坐!”、“你的答案很准确”、“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标准,让我们掌声鼓励他”等等这类简单又机械的评价,不仅学生具体好在哪、不好在哪没有陈述清楚,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那么学生将很难得到提高的机会。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一些丰富的评价语言,针对每个学生的回答特点进行评价,使评价语更富针对性、个性化。比如,对于聪明活泼且积极参与课堂的同学,教师应经常称赞他,并适当地对他给予思维上的深层引导,以发展他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成绩较不理想且经常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或任何厌恶的情绪,先肯定他的勇气和积极性,再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并教他学会总结,以便在下次遇到此类题目时能举一反三;对于成绩一般但具有上进心的同学,教师除了要给予鼓励以外,还要帮助他进行分析,循循善诱。例如,在学习《老王》这篇文章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中的“幸运者”是指杨绛呢?有个成绩一般,性格较腼腆的学生看着我,我想这个问题难度也适中,可以让她试试,于是就请她回答。她低下了头,小声地说了声她不会。于是我说:“想不出来也没关系,老师可以提醒你。你联系一下我们前面说过的写作背景,杨绛幸运在哪呢?”她认真地看着书,过了几秒回答:“我知道了!杨绛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被欺压对象,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低谷时期,但是她遇到了老王那么善良的人帮助她们一家,能在苦难之时得到他人帮助,这是十分幸运的。”话音刚落,全班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微笑地说:“看吧,你的回答很精彩也很准确,说明你有用心思考!同学们都以掌声来表扬你呢!希望你给自己多点信心,多多举手回答。”她笑得很开心。而对于不爱学习且从不举手发言的同学,教师可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请他回答,并给予奖赏和鼓励,让他下次多多举手发言,融入到课堂活跃的气氛中来。例如在学习《河中石兽》时,有好几个生僻字词,我便在新课上将其显示在PPT,让学生起来范读。举手的大部分是班里的优生,仅有一个是平时很调皮又不爱读书的男生。我把机会给了他,他站起来,笑着和我说:“老师,我只是随便举手给你捧场的。”全班都笑了,我也笑了,我说:“谢谢你捧我的场,但是既然都举手了,就捧场捧到底吧!你那么聪明,相信你这些字词都会读的。”虽然在读的时候他偷偷看书了,但至少他读正确了。我表扬了他,并希望他以后多多“捧场”。在之后的课堂上,我也总能看到他举手的身影。可见,教学评价应当因人而异,每一次、每一个评价都应是具体而有差别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问评价是否具有鼓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回答的声音洪亮还是用词精准,教师都要适当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待,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于永正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请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令他惊讶的是,这位同学竟然把文章朗读得声情并茂,清晰流畅且饱含深情。在学生朗读完后,他握住了学生的手,并对他说:“你读得真好!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朗读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都想再听你朗读一遍。”此时,全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该掌声既包含了同学们对这位男同学的称赞与鼓励,也包含了对于老师的优秀评价语的赞美。而当学生回答稍有偏差或截然相反时,教师切不可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指出他的错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智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而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励自己向前进步。而教师在不留情面地否定答案的同时,也在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会使学生无法深刻掌握知识点,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此对该教师,甚至该门课程产生厌恶情绪。我曾在听课时亲耳听到有老师直接说出“不会回答就不要举手,扰什么乱啊”之类伤学生自尊心的话语,令人心酸。学生的回答再荒谬,教师也应该先表扬其勇敢回答和热爱学习的心,肯定他的学习热情,接着用婉转适当的语言指出他的错误和理由,请他仔细想一想再回答,最后再对学生加以鼓励,希望他再接再厉,下次以完美的答案赢取大家的肯定。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更令学生信服,他才会以正面情绪接受批评并加以改正。我相信,倘若每个教师都能以此方式评价学生,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温馨和谐的,学生不仅能完美吸收知识点,也会增进自信心,更加优秀。当然,当学生的回答出现严重偏差时,教师的表扬也应该适度。

  三问评价是否具有导向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总是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见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时,有同学提到斯科特虽遗憾成为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人,但他接受了阿蒙森的任务,愿意为阿蒙森作证,证明阿蒙森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这足以说明斯科特是一个非常具有绅士风度、诚实守信的人。倘若他是个不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将很可能将阿蒙森的旗子拔掉而插上自己国家的国旗,那么斯科特所获得的也只是一种虚假光荣,他自己内心也将会愧疚不安。而有的同学却指出斯科特如果真的将挪威国旗换成自己国家的旗子,那么这将不仅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他的国家也会在国际上赢得更多尊重,提高国际地位。一位老师听到两位同学的回答后,她先对这两位同学的勤于思考给予了肯定,鼓励同学们要多向这二位同学学习,然后她顺着第二位同学的说法进行讲解,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让学生明白调换旗子的行为是不诚实的,是有违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的,况且又是在英国那么追求诚信礼节的国家,这种行为不仅会给个人带来耻辱,也会使国家蒙羞。此外,她还让学生明白,每一件事只要努力奋斗就好,不要过分看重成败,更不可为了成功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和触犯道德底线,否则,即使赢得他人的鲜花与掌声,自己也无法坦然接受这些赞美。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们不仅深刻理解了作品内容,而且也慢慢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独立思考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极其重要的。

  四问评价是否具有生动性

  每次学生起来回答后,教师的评价普遍集中于“你回答的很好”、“你很有想法”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模式化的评价语会感到枯燥乏味,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名人名言或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评价学生,那么学生将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会感受到语言的艺术性,在艺术氛围中学习。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特别提倡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评价精彩而且充满艺术的美,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进行语言学习。在评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课时,有这样几处评语:

  “是啊,真好!生活就像一条河流,它一定是弯弯曲曲的,但总是向前奔流的”;

  “也就是说只要艰辛付出,就能让你领略到更加美的人生风光”;

  “诗意般地回忆过去,温馨般的展望未来。”[1]P26

  这一系列诗一般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也让学生领悟到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而这也需要教师平时多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当然,要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除了使用名人名言或诗意性的语言将语言生动化,还可以将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师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五问评价是否具有多元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而不是迷失自己。要是教师一时对学生的回答始料不及,因考虑不周而一锤定音的话,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p166因此,教学评价仅仅依靠教师的评价是不够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因此,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势在必行。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公正地评价自己,认真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发现自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加以改进。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透过他人的眼光来发现自己没注意到的优缺点,从而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同时,当你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而不是专门挑出别人的不足时,那么你不仅会收获同学的友谊,自己也会获得了发展。比如在每次上课前十分钟,我都会让一小组的同学轮流上台进行说话训练,也就是迎着底下同学的目光背诵自己准备的美文或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感想。同学展示完后,我会先让几位同学评价一下每个展示背诵成果的同学的优缺点,然后再根据同学的评价,结合自己的看法,对几位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给予更高的期望。慢慢地,同学们体会到了互评的乐趣,也学会了欣赏他人,肯定他人。课堂上的自评、互评,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3]P169罗克芬在《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中也强调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评价中,老师应该创新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这能使学生在关注自己学习成绩的时候也关注身边的同学,让学生不再埋头自己苦学。[4]P23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更加追求通过艺术性的教学评价使课堂变得生机活泼,让学生受针对性、鼓励性、导向性、生动性和多元性的教学评价语言影响,提高学习热情,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而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鞭策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志霞.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艺术[J].课外语文下.2015(8):26

  [2]次仁玉珍.初中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2016(11):253

  [3]朱良才.课堂教学实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4]罗克芬.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2018(10):24

  【作者:王爱茵(1996—),女,福建漳州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热衷于语文教学工作及相关研究。】

也是一堂语文课4

  由于没能找到保持稳定练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所以第一个月的与教师交流感悟博客不知道如何去写,自己在网上就搜集了一些有关小学一年级老师的教学感悟进行总结了一下。

  首先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步入义务教育的第一年,做好基础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至于一年级数学来说,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完成。下面是一些老师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量身定制”是适合低龄儿童的方法,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学好数学。

  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目前的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根本。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到了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生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1号起床的时间是7:00,2号将时针和分针拨到该时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演示。这样,学生既能准确认识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还能亲自动手。动起手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积极,也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认为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分析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利用上。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位置”这一课,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笔”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生活实践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教育学生学好数学是为了未来更方便的应用,以获得更好的生活。

  以上就是有经验的老师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对于教师都可以参考一下。

也是一堂语文课5

  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别致,独具匠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 导入的设计:

  常见的导入方法有:1、直入主题2、情境导入3、悬念导入4、质疑导入5、审题导入6、介绍作者导入等。用哪一种导入方法应因课而异。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金华五中的张震雷校长讲《登上地球之巅》时,他是这样设计导入的:他说“今天我们学习《登上地球之巅》。”然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本文讲了谁,什么时候,从哪里,登上地球之巅的?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很快有的同学就找出了答案: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从珠峰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壮举。他讲《智子疑邻》时是这样导入的:请大家猜一猜这个甲骨文是什么字?同学们都猜不到,接着他又展示了这个字的金文、小篆,大家还是猜不出,这样设悬念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展示了这个字的楷书是“疑”,“疑”字最初造字的意思就是“象一个拄着手杖的人,发傻的张着大嘴吧,困惑而不知所向的样子。”然后再让同学们猜这四个字,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出了课题“智子疑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来凤华在泰安讲《小石潭记》时,他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能不能用我的姓“来”说出一个成语或俗语啊?结果有的同学说“死去活来”,也有的说“来也冲冲,去也冲冲”,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为整节课奠定了气氛活跃的基调,也有的同学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他顺便说“我来了,大家高兴吗?”“好,就让我们在一起高兴地度过这难忘的50分钟吧。“他这样导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总之,导入的设计要&新颖有趣,生动活泼。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精心选好切入点。教学一篇课文,老师先不要看教参、教案、课外书,先自己读一遍,根据自己的读书体验选好切入点。比如,我教学《故乡》一课,选“故乡”的“故”为切入点,设计如下问题:(1)、“故”,旧时的意思,本文写了哪些旧时的景象?(2)、“我”看到故乡的变化,心情是怎样的?(3)、本文为什么以“故乡”为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张震雷校长教学《杨修之死》一文,他抓住了杨修“真知......”“真知?”“真知”这样一个切入点,然后让学生探究杨修知道那些事情的真想?“真知......”;当他屡次犯曹操之忌乃至遭到杀身之祸时,他还算不算是“真知?”;当曹操大败,方忆杨修之言,遂将修尸收回厚葬,这时曹操大悟杨修乃是“真知”啊!他讲《登上地球之巅》时,抓住的切入点是“数字”写“艰难”,通过数字的对比,突出了登山队员的艰辛。还有一个切入点就是“关于人物刘连满”,由于体能的缘故,虽然他没登上地球之巅,但课文对他的描写最多,比如,“他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依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课文中没有明确交代他的生死,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胜利铁一样的信心,顽强的活了下来。这是1960年大本营庆祝登顶成功的照片,而刘连满四十年后,湖北卫视《往事》栏目请了王富洲和刘连满两位登山英雄,主持人问了同样的问题,刘连满的回答是“......”为此,张振雷校长有感而发,总结了这样一段话“人生......”

  (二)、恰当地运用好简笔画。我教学《苏州园林》,让学生自主学习时,板演了这样的板书,然后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给游客介绍苏州园林,因为板书形象直观,大部分同学都能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配合、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又如我教学《春》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知道本文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我让同学们们把课下画的自己最喜欢的春景图,拿出来全班展示交流。一幅幅形象逼真、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展现在了同学们面前。有的学生喜欢第五幅“迎春图”,作品中有放风筝的小孩,有弯腰、踢腿锻炼的老人,展现的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情态。最难画的就是春风图,因为“风”不好表现,空气中的“甜味”更不好表现,可有的学生真是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位学生是这样画的:树的枝叶,顺风飘舞,小鸟艰难的迎风而飞,把“风”展现得形象逼真。还有位学生为了表现空气中的甜味,他画了几位小朋友,有的躺在草地上,闭着眼睛,深呼吸的样子;有的奔跑着,张大嘴巴,伸展两臂,形象的表现了他们被甜味陶醉的情形。再比如,我教学《湖心亭看雪》,要求同学们用简笔画表现课文内容,最后全班交流,口述画面。其中一位这样口述自己的佳作“天空、云层、湖水连成一片,白茫茫浑然一体;远处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亭上有两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近处“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天人合一,气象混沌,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孤傲的性格和落寞的情怀表现得形象逼真。张振雷校长教学《杨修之死》,当讲到曹操大怒要斩首杨修时,他出示了自己画的简笔画&让同学们用“唉(゙嗨........哼.......),杨修你太........”这样的句式说话,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杨修这一人物的认识。

  三、结尾的设计:

  我觉得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结尾要发人深思,“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意思是“善于唱歌的人,唱完歌后,人们仍陶醉在歌声中流连忘返”。我们要努力追求“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境界。结尾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总结归纳式、画龙点睛式、余音绕梁式”。先看总结归纳式。张振雷校长教学《阿长与三海经》结束部分,同学们对阿长了解的比较透彻了,对他的感情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这时他有意识地引用《鲁迅生平史料汇编》中介绍阿长身世的一段文字,其实这段文字很普通,但是配上音乐就很有感染力,这样已达到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紧接着他深情地做了总结归纳:他说“《阿长与三海经》既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又是一篇深情悼念爱唱的祭文,她活的无名无姓,死的无声无息,但她有真诚、有爱、有高尚的灵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又是一首安魂曲啊。之所以借阿长的在天之灵,也是抚慰自己内心对阿长的愧怍啊。”然后他让全班同学深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两段做结,这就是总结归纳式。“画龙点睛式”一般寓言故事常用这种结尾方式,在课的结束部分揭示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第三种就是“余音绕梁式”。张震雷校长教学《杨修之死》时,他用的就是这种余音绕梁式结尾。课的最后,他总结了一段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文字作结,耐人寻味。

  无论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还是个人憧憬的美好意境,小清新都是秉承淡雅、自然、朴实、超脱、静谧的特点而存在着的。

也是一堂语文课600字作文 也是一堂语文课满分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xueke/1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