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段 > 小学 > 正文

让数学成绩提高的软件_让数学洋溢生活的芳香

【www.baozhen-education.com--小学】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数学。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相关,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要实现将数学生活化的问题,我们就要介助于运用信息技术这个中介,它可以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它的直观性、现实性使学生如临其境。既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一、"活"化情境,唤起兴趣。
   二、"活"化例题,感悟知识内涵。
   三、"活"化练习,加强知识巩固。
   四、"活"化实践,解决问题。
   关 键 词: 创设情境感悟例题 练习实践 生活化
  
  让数学洋溢生活的芳香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实现将数学生活化的问题,我们就要介助于运用信息技术这个中介,它可以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它的直观性、现实性使学生如临其境。既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大胆探索和尝试,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活"化情境,唤起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郎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课前我带学生到附近银行去参观,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什么是利率啊?"、"为什么到银行存入相同的钱,去取本金时的超额不同呢?"、"为什么到银行存入不相同的钱,去取本金时的超额会出现相同呢?"、"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这时,教师故意不作回答,让他们带着问题离开。上课时,让学生将银行的利率出示,并根据利率计算出自己多得的钱,同时也了解到我国"长期"存钱的优惠政策。这样,将课内学习与课堂外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愉快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起来亲切、自然。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由学生的发言引出这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地去探求新知,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活"化例题,感悟知识内涵。
  
  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撷"生活实例",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以帮助学生感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
  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课。教材上只有一个统计天气情况的例子,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书后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看图填数的配套练习。这节课中我没有用教材中的例题,而选择学生熟悉并喜爱的肯德基,运用信息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收集、肯德基的图像资料以及各种统计图表,制作成PowerPoint。当红白分明的肯德基标志出现时,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出现色彩艳丽、逼真的肯德基各款套餐时,兴奋不已,这是学生熟悉、了解且喜欢的;并从为朋友帮忙--调查一下小朋友最喜欢哪款套餐开始,这一问题又是人人有发言权的,他们还能说出各种理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统计表的完整,计算机的自动生成统计图这一过程,明了统计图的由来。由于亲历数据的收集,对统计图数据会进行分析、做出判断。还能够根据统计图的走势进行预测。
  
  三、"活"化练习,加强知识巩固。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优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先通过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把学生带到一个圆锥形的沙堆边,让学生计算出沙堆的体积。学生就必须解决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沙堆的有关数据,还必须用垂线、平行线的知识测量出沙堆的高,测量出沙堆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最后求出沙堆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再告诉每立方米沙的重量,让学生求出这堆沙的重量。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再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让学生替教师出主意:"老师有500元钱,该怎样存比较合算?"学生不但要到各银行去了解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还必须考虑教师这钱能存多久,最后还要考虑存的方法,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整存整取?有没有国债可卖?有没有建设债券可买?然后进行交流汇报,并阐述理由。通过这样的实际活动,不但加深学生对"利息"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又让学生懂得储蓄的意义以及利率调整与社会生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体验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活"化实践,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学生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却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教学"比和比例"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桉树的高度。桉树很高,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有的人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的人提议拿绳子量,先用绳量树,下树后再量绳长。这可是个好办法,好像"曹冲称象"那样,可是树木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呢?……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一根4米长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量得竿影长2米。这时,我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竿影长的2倍,你能想出测量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树影长的2倍。我补充:必须是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竿长∶树高=竿影长∶树影长……此时,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当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生活这朵鲜花在数学的课堂上永远洋溢着芳香!

让数学与快乐同行手抄报 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 让数学课有故事 让数学说话:审计 就这么简单 让数学说话审计读后感 让数学跳舞的画 让数学走进生活专题讲座 让数学课堂散发知识本身的魅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xueduan/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