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档 > 正文

饥饿营销成功案例 3篇

【www.baozhen-education.com--文档】

  “饥饿营销”,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以下是保真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饥饿营销成功案例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饥饿营销成功案例1

  饥饿营销成功案例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造成产品人为地短缺,吊足消费者的胃口,让其购买欲望达到极点,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关键点在于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让消费者感受到供不应求的紧迫感。

  饥饿营销策略必须在满足市场竞争不激烈、替代品少或者替代品性价比低、产品质量优异及有大量的品牌忠诚者的消费动机前提下发挥作用。

  猫爪杯”的火爆,在九门寨小编看来其实就四个字:“限定发售”,但是限定发售并不是什么稀奇的营销手段,为啥大多数品牌都玩着没效果呢?

  这是因为限定发售不止于限定,还必须要有前后的布局搭配。

  1、借势“萌宠经济”大规模预热,推高预期

  “萌宠经济”大行其势,特别是猫已成为了当下最受大众喜爱的萌宠,“吸猫”、“云养猫”已成为了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中的一股潮流;

  (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宠物数量达1.46亿只,宠物家庭占比达到22%。此外,喜爱猫咪的“吸猫”人群达6700万人,消费者规模近3000万人。同时90后、95后线上宠物商品消费的占比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所以猫爪杯能火,先决的因素是星巴克产品设计上的附能,戳中了广大女性的“少女心”。

  另外,在猫爪杯上市前,实际上星巴克已经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进行了猫爪杯的预热,所以你能够看到,一条关于猫爪杯的视频就已经在微信和抖音上广泛传播,十足地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

  当然预热上星巴克多年积累的影响力也起到了背书作用,在限定之前通过附能和展示将消费者预期提到了顶点。

  2、极致限定,营造稀有度

  限定不能只是简单的限量,要想爆必须要极致限定,具体规则如星巴克是这样设定的:

  首先:这批限定杯子是中国特定版,只在中国发售,提升产品独特性;

  其次:第一批在线下每个门店限量售卖几个(总数是几千)提升抢购成本;

  最后:限量发售但是不限定购买,先到先得,提升焦虑感。

  这样的极致限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在限定下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第二可以激发黄牛的欲望,让黄牛主动参与到抢购中,制造竞争借势黄牛的助推,不断推高“猫爪杯”的稀有度与关注度。

  高关注的预热+极致的限定,这便是星巴克的“饥饿”玩法。

  3、星巴克的爆款制造机:杯子营销

  星巴克作为业界强悍的营销老司机,这次“猫爪杯”的火爆对星巴克来说只是又一次正常操作的引爆,杯子营销早已成为了星巴克的爆款制造机,星巴克的杯子营销是怎么玩的?一起看看:

  (1)用杯子来借势,提升日常热度

  我们常说借势营销蹭热点,我们过去经常讲杜蕾斯、江小白的借势海报和文案,但是没人发现其实星巴克也是个中高手,不同于杜蕾斯和江小白们,星巴克是直接将借势的主题和热点印在了杯子上,用产品借势。

  比如:富有季节气息的限量纸杯;

  通过杯子的各种借势,星巴克的销量和关注度随之不断高涨。

  (2)在杯子上写名字,制造拥有感,触发社交分享

  星巴克还有一个超强的营销心机:把消费者的名字写在杯子上。

  这是利用了人的禀赋效应(我们会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价值更高(由Richard Thaler在 1980年提出 ),即敝帚自珍。),这会让你感觉这杯星巴克不是普通的星巴克而是属于你独特的一杯,一种强烈的拥有感油然而生。

  写名字这一小心机星巴克在国外还进行了升级操作,在国外买星巴克你会发现,店员总是会把你的名字写错,其实这并不是店员不细心,而是故意为之:

  如同星巴克店员所说:“谢谢大家为我们做的广告,但营销真心不是我们写错名字的唯一目的。每天我差不多要做500杯咖啡,用这种方式跟你恶作剧一下,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啊。然后,我们一直都写错了,偶尔写对几次,顾客反而会很开心。”

  他们故意写错名字,是为了让顾客“生气”,然后一怒之气把写错名字的星巴克发到社交网络上吐槽。

  果然,这样的错误名字图片被无数网友晒到了社交网络...

  3、爆款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爆款的出现,是必然当中的偶然。

  猫爪杯火爆的核心原因是:可爱,因为可爱就是流量,可爱就是销量,而可爱的商品,可以成为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的“货币“,大家过去喜欢在朋友圈晒猫,现在喜欢晒猫爪杯。

  “可爱经济学”提出者Dr.Mongolia的观点:经济大环境越是萧条,可爱型的产品越是有逆势增长的潜力。

  从产品角度,猫爪杯确实非常有特色,不仅仅是造型可爱,更关键是倒满粉色的牛奶之后,仿佛一只可爱的猫爪出现在了杯中,活灵活现,可以说这个杯子把猫的可爱做到了极致。

  饥饿营销成功案例2

  西方有一个传说:一位国君认为自己已经吃遍天下美食,便要求大臣为其寻找世外的美食。大臣无计可施之下带着国君劳顿。在国君极度饥饿之时献上最普通的干粮,而国君吃过后封此物为天下第一美食。

  在中国古时候,有个成语「奇货可居」,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现象,买新车要交定金排队等,买房要先登记交诚意金,甚至买ipad要等候,还常常看到什么“限量版”、“秒杀”、“抢购”等现象。

  这些现象都属于一种营销手段---「饥饿营销」

  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吸引潜在消费者,达到影响终端的售价或售量的目的。

  在销售行业,这招数一旦应用得当,效果真的妙~

  民国时期的万宝路香烟,满大街的广告,消费者都想买,跑了整个上海,没一家卖的,结果商家也跟着急起来了,到处找关系和门路想进货,后来万宝路一投入市场,直接脱销。

  早几年的iphone手机从美国到中国,苹果新品发布,彻夜排队的戏码便上演,几乎每次都很成功,抢到的欢喜无边,没抢到的哀怨遍地。

  由远及近

  说说最近我亲身经历的一个“预购”潮,小编我最近看上了一款神奇洗脸器,Lumi spa ,据说洗脸的同时可以通过反旋技术+清洁凝胶 可以生成胶原到白~(人呐,年纪越大越怕老)

  然而产品需要在4月14号早上9:30分抢购,结果可想而知,我根本抢不到,产品自己体验过,效果不错,产品概念抓住了消费者期望心里,同时我预先也知道预购结果—抢不到,因为知道产品还可以,所以对于这种可能是营销手段的方式并不很反感。

  就是这玩意儿~

  然而区区几个案例 ,并不代表所有饥饿营销均能屡试不爽。饥饿营销是把双刃剑,用得好,确实为品牌带来无限商机,用得不当,臭名远播。

  以上几个营销案例,事实上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产品确实有独特竞争力—产品

  抓住消费者心理---人

  有效的宣传造势---方式

  如果产品本身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还妄想通过信息暂时不对称的方式,收割客户,简直不能让人容忍。卖了一时又能怎样?!长远看,多半引起客户反感,损坏品牌形象,最终拱手将客户让给了竞争对手。

  销售行业的饥饿营销司空见惯,尤其房地产和保险行业。

  本文主要说说保险行业的饥饿营销—抢购、停售、限售、预购~

  在我看来,这些年保险行业成功打停售并为人津津乐道的的都跟行业政策有关,因为停售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1、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理财险,预定利率大幅度下降,预定利率从接近10%降为2.5%。

  2、 2017年9月份,根据政策,年金形态发生变化,从生效即返变为5年后才返。

  除此之外的,我觉得保险公司的其他停售都是噱头,妥妥就是营销,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不知情客户的保费。

  不信,看看最近的太平人寿,听说推出了一款保100种疾病,赔付5次(轻症)的“高性价比”重疾险,业务员纷纷打着停(抢)售(购)的旗帜,劝说客户赶紧买。

  据说这款产品还有限制销售地区,广东地区2017年12月份上市,今年3月底“停售”。知道这个事情,是最近遇到些网友咨询都说到福禄康瑞这个产品,太平的人说要停售,赶紧买,手慢无。

  同城网友小A就是因为停售,太平业务员催得急,什么都不了解清楚就着急下单了(心疼10秒)。买完网上找到我,了解过并非是所期望的那么好,我一听说是停售,建议客户如果不放心,可以拨打太平客服检验“停售”真假。

  后来网友反馈,业务员说停售,客服说还在售。后来也遇到其他的客户问这个事。

  2018年4月16号(周一)下午14:54分

  小编很好奇,亲自打了电话,你们猜猜,结果是什么?

  不管是太平总部客服还是太平分公司客服,均表明此款产品还在售。

  没有停售!

  没有停售!!

  没有停售!!!

  与太平广分客服对话如下:

  小编:你好,是这样的,听说你们公司出了款福禄康瑞重疾险,有兴趣了解,但是业务员说广州这边3月底就停售了,请问是真的吗?

  ………期间省略问候语等对话

  客服:陈小姐,这款产品还在卖的,没有停售。

  小编:请问广州还在售吗?为什么业务员说停售了呢?这是你们公司那个渠道销售的产品?目前有哪些地区还有销售?

  客服:是的,广州还在卖的,个险渠道在销售。目前还在售的地区有深圳、广州、佛山、中山、湛江、福建等都在销售,起售额度为30万。

  小编:之前起售额度不是30万啊?

  客服:这款产品,3月22-3月底的起售额度是20万起,目前起售额为30万。

  。。。。。。。。

  咨询网友表示很受伤,感觉被欺骗了,信任度由100%降为0%。

  然而,关于福禄康瑞的停售(限售)风还没完~

  我们团队其他的伙伴陆续遇到,成都伙伴说,成都卖3天,北京伙伴说北京4月23号开售,限售3天~

  2018年4月20日星期五

  重新致电太平客服,均表示停售,购买要等4月23号全面上市才能买。

  说好的停售呢?怎么又上市了,这不是啪啪啪妥妥打脸吗?

  而面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业务员和客服人员会统一口径:由于这款产品卖得非常火,应广大客户的要求,将重新上市销售。

  好了,说完营销手段,也该说说福禄康瑞究竟是何产品,业务员冒着不够诚信的风险也要打停售促签单。

  首先,不得不说,自从2013年预定利率放开后,重疾险市场可谓百花齐放,竞争激励,各家公司拼杀得“血流成河”~ 新兴公司(对应老六家而言,太平人寿算老六家之一)频出新招,照目前的情况看来,重疾险性价比也算到了一个阶段极限了。

  反观老五家平安、国寿、太平、新华、太保依托庞大的代理人队伍,优哉游哉,产品性价比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

  产品差没关系,因为↓

  我公司大,大而不倒

  我有庞大的代理人队伍

  我的广告打的响,知名度高

  怕啥?

  但是市场的发展总是没法一如既往顺畅,此一时彼一时。互联网的发展,去中心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红利逐渐消减。老几家巨头险企也是看到了这点,为了维护品牌旗舰效应,迫不得已逐步让利,纷纷升级产品,或出相对“性价比高”的产品,角逐市场或维护市场原先地位。

  首先要肯定的是,福禄康瑞这款重疾险在太平产品系统内,价格确实很便宜。

  不妨看下福禄康瑞同太平其他的产品的对比:

  0岁男宝宝,保额50万,20年交,保终身

  多次赔付重疾险「福禄康逸」:年交保费7500元/年

  单次赔付重疾险「福禄康瑞」:年交保费:4450元/年

  价格便宜40%左右,同公司对比,确实是很不错的产品,但是放到市场上呢?

  先看看福禄康瑞的保障责任吧,如下:

  责任非常简单,但是费率呢?跟目前市面上的多次赔付重疾却相差无几。

  同样是0岁男宝宝,保额50万,20年交,保终身

  太平福禄康瑞(重疾单次赔付):保费4450元/年

  TA健康源尊享(重疾5次赔付):保费4710元/年

  后者健康源尊享的保障责任如下:

  好了,肯定有人会说

  1、 TA这款产品这么便宜,条款肯定有猫腻

  2、 我们是央企,品牌大,大公司有保障

  我们就来看看太平福禄康瑞的条款,是否跟保费下降一样有诚意?

  重疾前25种定义一样,95%以上的理赔率也在这25种内,所以重疾险条款倒不必过于研究。

  既然太平轻症不分组,赔付5次,带轻症豁免,那么就看看轻症条款吧。

  1、轻微脑中风:高发轻症之一

  福禄康瑞的「轻微脑中风」条款很严苛:

  别人家的「轻微脑中风」条款:

  不明白?太平要求“一侧肢体”肌力“II级或II级以下”,同业产品多数为“一肢或一肢以上”,肌力“III级或III级以下”。

  肌力请看下面知识小科普:

  2、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只赔付其一

  众所周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和「不急性心机梗塞」均属于四种高发轻症,都想要?抱歉!臣妾实在办不到!!!

  不仅问“轻症50种是凑数的吗?轻症不分组意义在哪里???”

  3、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轻症,四选一,其余为摆设!

  不仅再问“轻症50种是凑数的吗?不分组有何意义???”

  4、 脑部外伤相关轻症,三选一

  通篇读下来,我就没有见过这么流氓的条款,敢情50种轻症都是凑数的,算算以上提及的轻症,共10种,可这样规定赔付,50种轻症不分组、轻症豁免意义何在?!

  5、 轻症深度昏迷,时间比别人多整整24小时

  太平的条款:

  别人家的条款:

  就连业界闻名的平安福都是48小时~

  原来保费打折,保障责任也跟着打折,但是这样条款,是在下输了~多的不说了,条款电量已经低于20%,难怪需要打着停售限售的方式让其“发光发热”,毕竟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再给多一点点时间,客户都可能反悔不买单。

  没有捧哪家踩哪家,但是条款不如人,性价比不如人的事实就是这样,要是给小编推荐这款,我会三思而后行,不是大公司出的产品就是好的,新兴公司出的就是不靠谱的产品。

  饥饿营销成功案例3

  饥饿营销就是在产品研发阶段抛出一个又一个包袱,而每个包袱都会赢得用户的关注,当用户的胃口被掉足的时候,发布产品,这个时候产品的营销效果能达到最佳,比如苹果将iPhone的所有细节保密了长达30个月也是创下了纪录。严密的保密制度是为了控制饥饿的强度

  饥饿营销也是一种口碑营销,利用大家对信息的关注造成口碑传播。

  在iPhone手机的身上,苹果把其在iMac电脑和iPod音乐播放器上修炼已久的“饥饿营销”和“病毒营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已经推出iPhone的市场自不必说,在中国这个苹果从未做过任何广告宣传和公关攻势,而且并没有正式进入的市场,通过个人携带和走私渠道获得的破解版iPhone在几个月内达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量——40万部。

  每10部售出的苹果iPhone中就有1部以上在中国移动的网络中使用。近日,美国研究公司In-Stat援引中国移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移动的网络中运行着最多40万部解锁版iPhone,占全球解锁版总量的近四成。

  饥饿感的产生

  苹果此次将iPhone的所有细节保密了长达30个月也是创下了纪录。严密的保密制度是为了控制饥饿的强度。苹果让消费者和媒体对其信息极度渴望——从对于iPhone外观工业设计的臆测和猜想,到其商业模式的实施。

  一两年来,外界只知道苹果在筹备一款手机产品,而苹果自己却闭口不谈,任何与iPhone的资料都被刻意隐藏起来。

  直到苹果正式发布的那一刻,几乎所有有关这款手机的信息都是全新且从未被泄露过的。事实上,iPhone开发过程中与运营商Cingula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Yahoo和Google进行了合作,在共同合作中依然保持产品不泄密,更显示出苹果措施的完善。

  作为销售方的Cingular在几

  周以前才看到iPhone原型机的真身,甚至许多苹果高级管理人员在发布会上也是第一次看到iPhone。

  最终,苹果决定在正式发售前5个多月就举行发布会,这也是精心安排的。因为再也无法保密了——苹果需要将产品资料提交美国联邦通讯管理局(FCC)审批,一旦这些材料按照规定被公示,苹果就再也无法控制信息的传播。

  而2007年1月9日,苹果公司McWorld大会上iPhone首次亮相,其CEO史蒂芬(Steve Jobs)也只简单介绍了iPhone的功能和外形。

  随即,用户的饥饿感和病毒式传播的威力被引爆,iPhone在2007年6月开始销售一周之内,已经启用了100万部iPhone手机。苹果原来的目标是在2007年年底之前销售100万部iPhone,实际上只用了6天时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渠道也饥饿不堪,而用户再演了排队等待的盛况——没有哪一个品牌、哪一个型号的手机得到如此高密度的关注。海外市场也爆发了热情,在一个护照能买5部iphone的情况下,大量iPhone被携带到美国以外的市场。全世界的黑客也都在疯狂地研究破解苹果的系统。

  引发饥饿营销和病毒的资格

  事实上,目前开来苹果iPhone并不具备太多技术上的开创性,只因为苹果的产品具备独特的气质和消费美学,其独特的设计感,科技易用性,创造性的与时尚流行文化结合在一起。

  苹果很好地利用了其忠实“粉丝”对其新产品资料的强烈需求作为iPhone营销活动的带动者,iMac和iPod已经为苹果积攒了足够的“粉丝”基础,从而带动潜在消费者的关注热情。

  而病毒性营销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营销信息被

  快速复制传向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因此几乎是不需要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苹果的病毒营销就是通过利用公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

  苹果在公布iPhone时并没有披露太多资料,任何与苹果和iPhone相关的信息都会引起用户的极大兴趣,通过互联网,这些信息不断受到追捧。在这种情况下,各大互联网网站和媒体也会主动对iPhone的资料进行传播,因为它们也需要iPhone为其带动流量或吸引读者。这导致无数个臆想的设计图在网上传播。iPhone的潜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进而也引起媒体的浓厚兴趣。

  而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起源于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此做法进一步扩展到渠道管理和产品信息的发布。

  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加出色的营销手段是饥饿营销和病毒营销的基础。但这种模式只能在苹果手里得到全面发挥,其他企业所应用的不过是渠道管理和新品发布的诱惑片段,并不能贯穿整个产品开发到销售的始终。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wendang/3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