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分类 > 学案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4篇】

【www.baozhen-education.com--学案】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体贴长辈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出示课题。教师叙述课文内容。

  2.请你们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 

  3.学生看图,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4.板书课题,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相互交流)

  2.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识记生字的办法识字。

  3.汇报并挑选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指出要注意读音的字词。

  3.老师相应指出字词。

  4.请小老师范读、领读,多种形式读。

  5.学生自读自纠,互读互纠。

  6.师生共做识字游戏。

  (四)读顺课文,发现感知

  1.把生字宝宝请回到课文中你们能不能读好?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练读,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边读边想,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六)看图对文,情感升华

  1.出示课文插图,找一找与插图相应的段落。                             

  2.想一想:小峰这样做,妈妈会说什么?奶奶会说什么?

  板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

  晒被子          晒棉鞋

  妈妈            奶奶             小峰

  (暖和)

  教后记:

  个别学生读课文不流利及读音不准,课堂上提出问题无法独立回答,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死板的很,自己想说的话用汉语表达不出来。而多数同学课堂上很积极,用汉语流利的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练习。

【篇2】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从哪里入手呢,下面以我的个人经验谈些粗浅的认识。

  1.以情激趣,促进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内在乐趣,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如教学《赤壁之战》,在学生弄懂了曹操和东吴的兵力对比后,问学生:“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打败曹操的。”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兴趣浓、效果好。再如《林海》这篇课文文笔清晰,富有感染力。全文从林、岭、花三方面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无比热爱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2.主动参与,促进创新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例如《挑山工》一文中,我让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之后,不急于讲解,而是大胆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原来的粗浅逐步引向深入。从学生的发现来看,他们已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这时继续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再思考,终于使学生抓住了文本的“矛盾点”,从而启发了学生与文本的激烈碰撞:挑山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挑货上山,不累么?既然累,为什么还要从事这个工作?在明白了挑山工是以此为职业养家糊口,同时也为游人服务后,学生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既然家里很穷,怎么买的起那么多凳子和西瓜?既然一步踩不实就有掉下山崖的危险,为什么还要做挑山工?……从这些矛盾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已完全进入课文情景,正在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急挑山工所急,想挑山工所想。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他们联系生活与文本的对话,跳出文本与教师的对话,个性得到解放和张扬。

  3.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教学寓言《拔苗助长》一课时,在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根据题目发问。有学生问:谁拔苗助长了?为什么拔苗助长?怎样拔苗助长?结果怎样?我把问题一一列出,并让学生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这则寓言的大意。再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疑问。一位学生提出:爷爷如果收到凡卡的信会来接他回家吗?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的说:爷爷不会接他回去,因为接回去也会饿死;有的说:爷爷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照顾凡卡?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开启了学生的思路,而且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启发想象,促进创新

  如教学《火烧云》一文中,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探究性、开放性的写作:根据文中对火烧云的描述,联系自己对火烧云的认识,把对火烧云的感受写出来。于是,学生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去合理想象:火烧云像一个大猩猩。像一只小白兔,像一座山峰,像一棵大树,像个美丽的公主,像孙悟空……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没有按照作者那样:仅从描写动物的角度来写,而是自由地去想象,涉及到了静物、人物等。这样既解放了他们的头脑,又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5.重视实践,促进创新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教学《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课文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教学《林海》这种优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在学中画、画中学、学中创。这样,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发展了创造思维。

  6.联系实际,促进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篇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一、案例再现

  作文指导中我努力尝试先扶后放,引导激趣。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趣味是先导。我首先细心地“扶”他们写一写,降低写作的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一点一点“攀”上去。

  记得那节作文课“我的课余生活”是在多媒体室进行的,从听记训练开始的;先请同学们讲述各自课余的生我想:这样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排比句进行了比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处。)     

  片段:  

     师: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高兴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突然缆车绳索断裂,三个人随即掉入水潭,说时迟,那时快,爸爸用双手将女儿举过头顶,努力举出水面。女儿才没被水淹没,而她最爱的爸爸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她……(播放音乐韩红演唱的《天亮了》)  学生欣赏  

     师(深情地):事后,小女孩时时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伤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样安慰这个小女孩呢?请用上排比句。    学生思考并书写。  

     生1:爸爸离开你了吗?没有。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妈妈离开你了吗?没有。她在天堂看着你要好好活下去;老师离开你了吗?没有。他(她)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学习;同学离开你了吗?没有。他们都在盼着你回家。    生2:别再难过了!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别再难过!噩梦已经消失,世界依然美好;别再难过!爸妈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远行……片段6、指导写作大屏幕出示写作三字经: 

  写真话,露真情;按顺序,条理清;大胆写,内容丰;精心拟,题目醒;好词句,添色彩;巧想像,作文灵。 

  (设计意图:写作本就是为生活的感悟而写。它不应该被命令所挟持,被烦闷所压迫,被平淡所充斥。弄清这个目的,再经由老师精心安排的场景再现,先带动学生情感。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有闪亮的泪花。再鼓励学生用排比句安慰别人,情已至,话已满。在此情形下写出的排比句就会少了干涩,多了感情。少了幼稚,多了成熟。水到渠成!另外也让学生明白“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后来,我在批阅作文的时候,虽然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中不会正确使用标点,有些学生作文详略处理不当,但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将自己见到的或想到的形象完整的表达出来,语言虽然简短,但句句饱含真情,令我倍感欣慰。我在作文后面毫不吝啬地鼓励他们: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有很大进步;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轻松畅游于习作乐园,就得帮学生乐于“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篇4】小学语文学案

  设计思路:

  《丑小鸭》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历经种种挫折,磨难,最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他们体会丑小鸭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以及变成天鹅后它的心情变化。在理解丑小鸭的不幸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更容易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更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丑小鸭为什么能成为白天鹅,体会文章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格林兄弟的童话,谁一说是哪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故事是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名叫《丑小鸭》。(板书课题:28丑小鸭)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来解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惩罚、嫉妒、姊妹、沼泽、嘲笑、自卑、清澈、清晰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4.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回答上述问题。(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自出生以来就被人欺负,被迫离开家,在历经了种种苦难、歧视、挫折之后,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6.出示《丑小鸭》的插图,根据插图讲故事。

  7.师生点评。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四、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写一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学习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鸭子因为太丑,所以他的兄弟姐妹都欺负他。)

  联系上下文理解“惩罚、排挤、嫉妒“等词的意思。

  为什么兄弟姐妹都欺负他?(因为他长的难看。)

  为什么他们说小鸭子长得难看?

  (因为他们是以鸭子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他们说小鸭子长的难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鸭子离开了家。)

  最后使小鸭子下决心离开家的是谁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

  理解“冷漠”,指导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冷漠的语气。

  如果你听到妈妈用冷漠的语气赶你出家门,你的心情回怎样?(非常伤心、难过)

  指导朗读小鸭离家出走的句子,读出非常伤心、难过的语气。

  (3)快速默读阅读1—2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小鸭子不愿忍受兄弟姐妹的欺负而离开了家。)

  2.学习3、4、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讲小鸭子离开家后遇到的种种磨难。)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讲过沼泽地时差被猎狗咬死,在婆婆家遭到母鸡和猫的嘲笑。)

  母鸡和猫为什么要嘲笑他?(因为他不会生蛋。)

  母鸡和猫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小鸭子的?(以自己的标准,猫会捉老鼠,母鸡会下蛋,所以鸭子也应该下蛋。)

  理解“嘲笑”,指导朗读母鸡和猫的话,读出嘲笑、讥讽的语气。

  他听到别人的嘲笑就离开了,这说明了什么?

  (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要活的有尊严,没有尊严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还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冬天小鸭子差点被河水冻死以及遭到孩子们的追打。)

  当小鸭子看到大雁妈妈带领孩子们往南飞时,他的心情怎样?(羡慕)

  “羡慕”是什么意思?

  小鸭子羡慕他们什么?这说明什么?(羡慕他们能在蓝天展翅高飞,说明小鸭子虽然历经苦难,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指导朗读,读出小鸭对天鹅的羡慕。

  (4)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看图、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经历种种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当丑小鸭发现自己是美丽的只天鹅时心情怎样?(欣喜、高兴、快乐)从那些句子读出来的?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欣喜的语气。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四、质疑。

  五、拓展引申。

  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把对他们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丑小鸭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鸭妈妈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丑小鸭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猫说:―――――――――――――――。

  我想对猎犬说:――――――――――――――。

  我想对孩子们说:―――――――――――――。

  板书:

  丑小鸭

  经历磨难丑小鸭白天鹅

  拓展阅读: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ziyuanfenlei/7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