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分类 > 学案 > 正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背景精选3篇

【www.baozhen-education.com--学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背景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背景1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师生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1.学案导学的研究

  1.1研究目的。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

  1.2研究途径。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四种途径: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整合教材,编写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导学案,2009年8月编印了22个学科的导学案;二是在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各学科研究出体现各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各学科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课、阅读课、实验课等各种课型;三是研究教师培训策略。选拔悟性高的教师作为课题实验骨干教师,一带一、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保证课题实验的优质资源。四是研究课堂评价标准。目前,我们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五分数A、B、C、D四等级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进行评价。

  1.3研究内容。根据系统论原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科教学的具体模式多不同,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为六个环节:(1)明确目标。在导学案中,把学生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明确出来,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不懂得疑难问题,标出来。(3)合作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4)展示点拨。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5)盘点收获。教师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6)达标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英语检测中,要有口语练习。

  1.4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文献研究、观察研究、测试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行动研究的路线“新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调整――实施――总结”。

  1.5创新之处。第一,丰富和发展整体构建和谐教学理论,突破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领域关于教与学策略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策略上典型范例。

  2.研究措施

  2.1根据“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实验骨干教师(即名师)。实验骨干教师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由一名骨干教师(即师傅)负责一个或两个年级学科组的指导工作,逐步实现人人都是名师的“名师工程”。“实验骨干教师”的责权利很明确:一学年内指导两名以上教师(徒弟),一学期至少听徒弟的20节课,课后及时进行面对面交流和评价。徒弟每学期至少听师傅的60节课,听课之后要认真交换意见。实验骨干教师除有一定的经费补贴外,在外出学习、职称聘任、干部任用等方面都优先。为及时掌控课题研究新动向,摸准课堂问题脉搏,我们还实行名师例会制度,即课题组成员会议。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为名师例会时间,汇总一周来出现的新问题,汇报一周来跟踪听课的具体情况,研讨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安排下周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2.2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细化出不同学科的具体课堂模式。在学校课题研究新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考虑到了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我们提出“有模式不惟模式”,要求每个学科组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探究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不同课型的模式。目前,课题组已经开发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十几个科目的学科模式和试卷讲评课型、复习课型等多个不同课型。

  2.3说教材画知识树。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学校组织全校教师通教材、画所教学科的知识树,每个教师把教材了然于胸,做到厚积薄教。实验教师认真研究本学段的教材而不仅是所教年级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本学科整个学段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和每册教材的知识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和整本书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主要学科本学段的知识树和每册教材的知识树图都要张贴到教室的墙上,便于学生平时学习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课后逐步减少直至不布置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2.4细化“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模式评价标准。为使全校教师明白“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行动的方向,并能对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以根据学校现有教育发展程度、学生生源情况、教师教育水平等实际,在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订课堂评价标准。

  2.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高效,更关系着“师生课堂有效行为研究”是否具有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个关键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体举措是:(1)形式化大为小。(2)实行组长统筹制。(3)分工明确省时间。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背景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对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历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一方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贯彻“生本”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顺应了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趋势,契合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表现出了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1.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契机。以“生本”理念为导向、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化了“自主互助、先学后教”的教学形态,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的跨越式改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讨论中互助、在问题探究中学习,促进了历史有效课堂的构建。同时,高考改革方案强调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契合了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2.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身发展的多方要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教学角色,要求教师以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但是,“交给”的背后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拟定出有效的学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高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思维逐步成熟,教师要利用学案引导学生预习交流、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够培养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身发展的多方要求。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1.教师提供学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学案是构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一方面要立足于教学大纲;另一方面要契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整合教材内容,延伸教学知识;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学案针对性,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再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做好课前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2.交流讨论,解决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的形式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结果,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解决对策;最后,教师作为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统一学生意见,有效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虽然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但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仍需要教师进行营造,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由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3.课堂小结,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建立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系统性。因此,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发散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对接,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与调整凸显了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既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也契合了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背景3

  【摘要】本文在对目前中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教学程序、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情境协作展示达标

  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全部信息,如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依据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中学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要了解“学案导学”核心思想,必须先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在现代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增加“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然是有机的整体就必定具有稳定的结构形式,由教学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就称之为“教学模式”。

  那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如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学案导学”模式概括为:“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案”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因而,“学案导学”成为教学活动进程中由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三、“学案导学”实施的策略

  (一)示案亮标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进行情境创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学过程前移,强化学生预习。以“预习案”为载体,以“自主课”为平台,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感知教材、识记教材、初步理解教材、完成基础知识作业,是学生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提出问题的一种结构化预习。

  (二)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学案,借助教材、媒体,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网络,从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理论,这是“学案导学”的主要环节。

  (三)协作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小组内同学讨论、邻组互补讨论。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精讲释疑

  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对学生自学达不到或不适应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并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

  (五)评价小结

  学生通过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达标练习,检查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临近课堂结束,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反思、归纳所学知识、规律、思维方法。教师布置推荐作业,做好课外阅读指导。

  对于上述学习操作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作适当调整,如学习内容较易时,可把4与5换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深受学生的欢迎,以最近一届为例,90%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形式,有的说,这样学习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紧密,特别学得进,记得牢,有的说,这种学习方式时间利用率高,学的多,想的深,交流的广,煅炼很大。班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化学冒尖的优秀学生群体。

  我们相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所面临的学生被动和消极接受知识的现象一定会有所改善,我们要不断努力,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一技术,1996年第3期。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3.查有梁,“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4期。

学案教学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ziyuanfenlei/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