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aozhen-education.com--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教案设计与反思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市第*中学,很荣幸参加本次大赛.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射线、线段》.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2节的第一课时.从知识上讲,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平面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得出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同时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是由直线类比得到的,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初步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本节知识是对平面图形进一步的认识.七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能通过直观感受来认识理解几何图形.我班学生思维较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概括,但还不具备利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述及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是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研究、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发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直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直接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得到“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然后介绍它们的表示方法,以及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方法
观察——探究——发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媒体的选择
1、为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我以电子白板为载体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帮助学生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2、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性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体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3、用白板的画图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方便的作图环境,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成功与失败.
(二)教学过程中媒体应用方式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我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其中在第一、二、四环节应用了教学媒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由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课题.同时请同学们分别画出直线、射线、线段,然后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后,我也给出一些实例(请看课堂实录).
此环节媒体的使用使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出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形象,让他们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并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环节:尝试发现 探索新知
由探究一和探究二引出直线性质并举出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请看课堂实录).
此环节动态演示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
第三环节:揭示异同 数学语言
此环节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基础上,讲授它们的表示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环节:发展思维 应用拓展
一学生用白板的画图功能起到示范作用(请看课堂实录).
此环节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的能力.通过成果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 交流体会
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体系化又要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
六、评价和反思
(一)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我以电子白板为载体,运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性质,体会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白板画图功能培养学生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联系和区别的理解,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数学语言得到了规范,作图能力增强了,不足之处练习中还需巩固到位.
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教案设计与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次方)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资源】(材料、工具)
激光源、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形状不同孔的纸板两张、蜡烛、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水、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过程、结构)
一、新课引入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 探讨 :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例如:自然与人造光源,热与冷光源等
2.探究光的传播
①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②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问题二]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用多媒体播放日出景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介绍光线的概念
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叫做光线。强调: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3.应用:解释自然现象
①激光准直
列举:站队,瞄靶,掘进机指引方向等。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影。日食和月食也是影。
③小孔成像
演示:点燃蜡烛置于纸板前,用白纸在后面能找到蜡烛倒立的像,换一个不同形状孔的纸板重做还能找到蜡烛倒立的像。
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3×108m/s到底有多快呢?参考科学世界了解光速的快。
三、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课后活动:
1、完成资源与评价。
2、课后结合数学知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测学校旗杆的高度?
3、试一试,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机,并用它来观察蜡烛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蜡烛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况下所成的像较小?并试着解释为什么?
4、对日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上网查询。
五、课后反思:
(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笔者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教案设计与反思篇3
教学内容:
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线段、直线和射线》,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五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学习感知过的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也是以后研究学习角、垂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主题图,主要帮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观察,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通过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逐步探索认识这三个图形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的三个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它们之间线段的长度。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通过对线段的探索,引出对直线和射线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4.建立初步几何空间观念。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过指定的点按要求画射线、直线和线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出示教材主题图了几张图片,认学生从中找出各中各样的线。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通过教师演示、电脑出示画面,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为下一步描述这三种线的特征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在这一环节,我根据图片中的信息抽象出线段。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学习线段是直直的且有两个端点,并引导学生经过两点画线段,学会线段的画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度量两点之间很多条线的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线段最短。结束后归纳出线段的特征。
2、教学直线时。用课件演示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无限长线,让学生说出直线的特点即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并且通过填表对直线和线段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随后让学生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巩固对直线的认识。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边操作边提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
3、经过对直线的探讨后,对射线的研究就顺利成章的进行了。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先用课件演示射线是由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然后让学生分组分别从端点、是否可度量、是否是直的三方面展开讨论,由他们自己得出射线的特征。这样学生对射线的理解更加深刻,并获取探究数学奥秘的无穷快乐。得出结论后,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射线,课件出示轮船的探照灯,并让学生再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可以看成射线。(补充练习题:从一点出发画射线,让学生说说能画出多少条射线。
4、最后通过完成“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表格的填写,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总体上感受本节课知识的结构,加深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理解。
5、作业安排教材P63的练习十二第1~3题巩固本节课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