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aozhen-education.com--教案】
大象的耳朵试讲十分钟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是个生字,掌握“似、扇”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请看这两只小象可爱吗?今天小象把他的好朋友也带来了,你们看是谁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跟大象耳朵的有关。
出示课题,齐读:19大象的耳朵
仔细观察,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预设:
(1)有一对大耳朵
(2)耳朵像扇子
(3)耳朵耷拉着
4.师用一句话来总结: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a拉着。
学习“似”这个多音字,辨析组词。认读“耷”这个会意字。
二、学习课文
有关大象的耳朵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长句子多读几遍。
(强调课文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大象的耳朵)
2.看图仿说练习: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分别出示小兔、小羊的图片
小兔子有一对___耳朵,像___似的竖在头上。
有耳朵,像。
对比学习“耷”和“竖”两个生字。
3.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习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表演他们见到大象的情景吧。
课件展示两组句子,对比读句子,体会“咦”“呢”两个词在句中的作用。
生: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师:我从你的读中听出了小兔子的疑问(好奇)。
生: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师: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惊奇、疑问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小兔子和小羊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
生: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大象的耳朵和他们不一样,是耷拉着的。(板书:耷拉竖着)
师:听了小兔和小羊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谁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大象也信以为真。
师:老师现在就是大象,你们就是文中的小动物们。(给学生发头饰)
“小羊,你认为我的耳朵有毛病吗?”学生回答。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5)“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名读,齐读。
用“怎么才能”练习说话,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6)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齐读这句话。(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7)分角色读全文。
结束语: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共同探讨大象耳朵的奥秘。
三、我会写
2.学习生字“似”“扇”
课件演示:
似:多音字
扇:多音字,象形字,从“户”从“羽”。
扇,篆文(户,小门)(羽)
讲扇,写扇。
(1)本义:羽毛花草装饰的门扉shàn。
(2)片,块shàn。一扇窗一扇门
(3)翻转鼓风的轻巧薄片shàn。扇子电扇绢扇蒲扇纸扇折扇风扇
(4)摇动鼓风的薄片shn扇煤炉扇动翅膀扇风点火
指导书写“遇”(“扇”)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认真读本课的生字,口头组词。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竖着耷拉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试讲十分钟教案2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大象的耳朵》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教学时,注意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似、扇”,会写“痛、扇、遇”4个生字,会写“头痛、扇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能借助小兔和小羊的问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改变的缘由。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大象改变的缘由。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2、能找出文中问句,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ppt)你最喜欢大象的什么,为什么?你看,人家有人家的喜欢,我有我的喜欢。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大象的耳朵的课文。
3、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梳理文章。
1、请同学们静静边聆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文中围绕大象的耳朵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把语文书翻到第86页,先拿出你的小铅笔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只有聪明细致的小朋友才能把所有的自然段数对,你们能做到吗?看谁标的又对又快,标完坐好,好谁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下面请孩子们拿好书,做好读书姿势。按照学习小助手的内容开始读文学习吧。老师来考考你们。
4、识字
(1)【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似 耷 咦 竖 竿 舞 痛 烦 扇
孩子们,词语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2)(ppt)现在生字宝宝的帽子飞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3)(ppt)大象过河游戏
(4)(ppt)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它们吗?(读词也要堵车美感哟!)
(5)孩子们,生字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是怎样识记它们的呢?小组交流交流。
师:(出示ppt:扇)那你们看一看这个扇子的扇字,看看它的组成部分,你觉得和哪把扇子最有联系。你觉得它和哪把扇子?你说!(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因为它底下有个“羽”)听懂了没有?如果让你以后写这个扇字的话,你只要想起一把扇子,你就不会把它写错了,哪把扇子啊?羽毛扇子。
师:扇这个字,上面是一个户字头,下面是羽,用羽毛就可以做成一把扇子,太棒了!
师:(ppt)这个填空谁会填?(学生:一把扇子)
为什么让你们一起说,因为它简单啊!真正困难的在下边呢!我估计举手的同学不多,(ppt)一( )大门,你说!(学生:一扇大门)
师:一扇大门,老师就觉得奇怪了,扇字那么小,门那么大,怎么会用扇来形容大门呢?告诉你们啊,这个扇子的扇啊,在古时候,它不表示扇子,它表示门,(ppt)你们看,古时候的门是这样的,左边有一片,右边有一片,这两片大门啊可以像由羽毛组成的翅膀那样一开,一关,一张,一合,所以这个扇在古时候它不表示扇子,表示什么意思?——门,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个词语,大家一起读,预备起,——一扇大门。
三、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1、师:孩子们,请问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大象的耳朵啊?(ppt)是这句话吗?
师:我请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句话,谁来读,你来!(学生读)
2、师:大象的耳朵和扇子哪个地方差不多啊?(大小差不多)
3、师:除了大小差不多,还有哪里像?
也就是作用有点像,都可以发出扇风的这个动作是不?只要他们的大小差不多,作用差不多,你们再看看它们的形状,像不像,他们很多方面都很像,所以我们才能够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的时候记住不要喊,师范读几个字——大象有一对大耳朵,预备起(学生读)。
4、师:请问,耷拉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耳朵叫耷拉着,你说(学生:就是垂拉下来的),你们听到了吗。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说到大象的耳朵和扇子一样,还能扇风呢,在我们的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里面就有这个“扇“字”,(ppt)谁会读?你来!
师:里面也有一个“扇”字(一声),与上面句子中的那个“扇”字(四声),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声调不同)。声调不同,看来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就表示不同的意思,读音也不同,在这里它读扇(四声),我们一起给它组个词语叫——扇子,在这里它读作扇(一声),组的词语叫一扇,我们来一起做个一扇的动作。师:接下来,这两句话放在这里,我说要求,你们读句子,看你们能不能读对。
请问,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学生: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正确。大象的大耳朵有什么作用?(学生: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它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6、师:一天,大象去散步,它遇到了谁,学生回答。
师:(ppt)大象遇到了五个小动物,它们是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羊。
谁能够连起来说大象遇到了谁?把这个五个动物连起来说?
师:最先遇到的是谁?对呀!就是小兔子,瞧!(ppt)这就是古时候的小兔子,有兔头,兔身,兔尾巴,(ppt)他想告诉大家要想记住我就得把我的短尾巴给记住,短尾巴在这个字中就变成了一点,课文中大象遇到小兔子,是从第几段到第几段,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了它们的相遇(学生:第二到第五),我请四个小朋友来分别为我们读课文。
师:大象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都在同一段, 女生一起 ,预备起。
听完它们的 ,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读。大象,预备起。
真奇怪,老师发现小动物们,遇到大象都要议论一下它的耳朵,(ppt)这是小兔子说的话,这是小羊说的话,请你们读读它们的话,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师:它们都对这个耷拉产生了兴趣,对不对,它们都在问大象。瞧!(ppt)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特别能够把小动物心中那种疑问读出来,谁来读一读?你来。
师:问的真好,我得给你加大难度,聪明的小朋友在我这,总是得有新的挑战,你能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句话吗?带着动作哦。 (学生读)
师:我请女生一起来读小兔子,男生来一起演小羊,大家来一起做做动作,问问这个大象,好不好?师:小兔和小羊问的问题怎么一模一样,你知道问题在哪吗?
师:原来它们两个的耳朵和大象的耳朵不一样,(板书:竖着)边写边说,它们两个的耳朵是竖着的,哎呦,竖着的耳朵只有小兔和小羊吗?还有谁?小鹿小马小老鼠,它们都问了大象同样的问题,可是,课文中根本没有把它们问的问题写出来,它只用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大家都明白了,(ppt)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问问它的耳朵。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师:好,请坐。大象很受打击,小动物们都在议论它的耳朵,它又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学写生字,夯实基础。
1、教写“痛、遇”两个生字。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写和练写。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生总结。
2、推荐阅读。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 竖着
大象的耳朵试讲十分钟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象的耳朵试讲十分钟教案视频 大象的耳朵试讲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