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aozhen-education.com--小学原创精品】
【篇1】带班育人方略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工作的定位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它由以前教师工作的副业,发展成为同授课一样是教师工作的主业,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扮演着实施德育、管理和引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角色。因此,我认为教育不是把一只水桶装满,而是点燃一堆火焰。这种想法也来源于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才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教师将先进的思想装进学生的“心脑血管”,学生有了“我的中国心”就会实现“我的中国梦”。
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所以我把工作思路定为:抓学生思想和抓学生行动同时进行,以“育人”成就所有。我的方法策略是:管理学生要严中有爱;教导学生要心中有数;开发学生要同中有异;启示学生要有始有终、有“史”有“忠”;培养学生要“闹”中有“jing”;锻炼学生要苦中有乐。我的实施步骤是:以带班育人为为基本出发点,做到三个层面,即:管理、教育、领导,但不论是“管”还是“领”,都是以“育人”为目的。
首先,管理学生是“育人”的第一步,从第一次接触学生开始即给学生留下必须敬畏的印象,让学生知道作为学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新学校的大环境中亦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符合班级现状的班规,且在执行的过程中更是秉承“班规不容情面的”态度,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将预示着什么。
其次,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即是育人。这个过程是班主任老师一直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坚持:提供机会、熏陶感染---情境体验、搭建平台---用心倾听、
躬身示范---尊重关注的原则。第一:提供机会、熏陶感染,即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遇到学生自己或者班干部可以解决的问题时老师适当地放手,让学生们相互解决。例如,每当遇到学生之间闹矛盾、打架时,大多数老师都会急急忙忙跑过去劝架,然后了解情况,再说服教育。这种处理方法往往会出现双方都不服气,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老师不易解决。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后,我很少用当面说服教育来解决矛盾,一般情况下是让双方到一个安静、没人的地方自己调解,调解完了再来找我汇报调解经过、解决方法。这样处理,往往不用我费太多说教,两人就调解成功,握手和好了。这样既解放了班主任老师的时间,又让学生学会调整情绪、辨别是非,学会实事求是、学会坚持对的,学会放弃错的,耿学会了学会反思、宽容、换位思考,发展自己的能力。第二:情景体验、搭建平台,例如我班的李斌同学在课间的时候欺负我班的另外两名同学,我发现后不仅没有被他的恶作剧激怒,反而从他的不良行为中发现了她在班级中的“地位”,让他担任班里的纪律委员,协助老师管理纪律,从而引导他正确的与同学沟通、相处,利用自己能力释放正能量,为班级做出贡献。第三:用心倾听、躬身示范,陶行知说得好:“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学识,要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因此教师要走向学生,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才能从中获取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则能从老师的倾听中感觉到自尊、树立了信心、增加亲切感。倾听是双向的,一个愿听,一个愿说,来不得半点勉强,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喜怒哀乐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倾听的后续工作是身体力行,躬身示范,是给倾诉的学生满意的答复,也是班主任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最后,领导就是“领而导之”。也是“育人”的目标,是影响带动一个群体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创设有挑战性的目标,通过影响力,调动大家,变革创新,实现目标。
经过教师、家长、学生的齐心协力,全面配合,我班学生的身心状态都非常积极健康,学生素质发展全面,人际关系融洽,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氛围浓厚,积聚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学生“知书达理,孝亲懂礼”,“亲其师,信其道”,不仅学会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在校内外生活中的学习实践能力、融合应变能力、务实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值得反思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把班级各个工作细节作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主任工作的契机,无论是班级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情,无论是面对全班,还是针对个体,都注重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知识的介绍,让自己和学生都更加透彻的理解其内涵。
【篇2】带班育人方略小学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在过去的几年中,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已随风远去,只留下一颗不断进取的心陪伴这个暂新的学期。这个学期我吸取上几个学期在教学中的各种不足之处,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46人,其中20名女生,26名男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少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一)、完善班级循环管理日记的管理。
上学期,在家长朋友的帮助下,我班顺利实施了班级管理循环日记。班级管理循环日记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当家作主的意识,也进一步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辛苦。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沿用这种管理方式,但要完善其制度。
(二)、充分利用班级论坛,做好家校的沟通。
上学期,经过家长和老师们的精心打造,我们发现通过网络开启这辆家校直通车,会方便了四十六家庭,而且拉近了家校的距离。极大地方便了家长、老师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膊,渐渐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从而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循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良性发展。本学期,我将继续利用好班级论坛,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
(三)、班级各项活动要有创新和自己的特色。
1、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
在语文老师的大力倡导下,班级里的读书氛围逐渐建立起来了。为了让学生把这种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本学期将开展有关的一系列活动。
开学前两周,利用班会和阅读课时间进行假期读书汇报、好书推荐、读书感想交流。争取一个学期在班内进行两次或三次书香家庭的评选,并进行发奖和版内展板展示,以此带动起更多的家庭。
2、定期评选值日小卫士。
为了把“班级循环管理日记”的班级管理方法起到正真的作用,本学期将在本班定期评选优秀之日小卫士,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
(四)、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
在家长委员会建立的基础上,本学期将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让更多的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使班级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篇3】带班育人方略小学
孔圣人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xx小学这些年,我从每位老师身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年轻教师的热情进取;青年教师的沉稳付出;“老”教师的成熟睿智……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苏老师!
苏老师是大家公认的优秀班主任:她带的班级总是最优秀规范的,她教的学生总是最乖巧懂事的,就连那些难缠的家长到了苏老师的班级似乎都变得最贴心又热情了……一直认为这是苏老师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加上她豁达睿智的个人魅力的综合体现,自己望尘莫及啊!但是一次偶然的谈话改变了我简单的看法:办公室里,老师们又开始热热闹闹地交流起班主任“痛并快乐的那些事”,年轻的小刘老师无不羡慕地说:“苏老师的班怎么那么好啊!她真有办法!”“你只看到苏老师的班好,可你没看到她对学生下的功夫!你知道吗,她们班每天都开生活会,交流班里的发生的事情……”李老师的短短几句话虽是说给年轻教师的,却听得我这个“老”教师挺惭愧!哪有现成的优秀班级和那么多“快捷”的管理办法呀!自己对这个简单的道理竟视而不见,是习惯了只看到别人的成绩,忽略了其背后的努力,还是宁愿相信靠积累的工作经验加上个人魅力就足够,觉得不需要付出更多……应该都有吧!一个优秀班集体的背后总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无论她是否富于经验,是否具有个人魅力,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能够乐于不断付出!这是我从苏老师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虽然不能深入苏老师班级学习了解,但是在平时的观察交流中也受益匪浅。总结苏老师的教育秘诀应该是四个字“小题大做”。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词语: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叫“小题”,以“五经”文句命题叫“大题”。“小题大做”本谓以五经之文法作四书文,后引申为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流传到今天就更引申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又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多为贬义。但是教育需要小题大做,“教育无小事”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要说说苏老师的“小题大做”是怎么做的!熟悉苏老师的人都知道,她的口头禅是“出大事啦!”,我们当然知道这是苏老师在开玩笑,但这戏谑中也能看出孩子们的事在她的心里有多重要,她把教育孩子的事都当做大事!苏老师的班级管理,习惯培养做得可说是细致入微,小到桌椅卫生,大到文明礼仪,都有具体的要求和相应的方法,这样的“小题大做”很多老师都看得到,不再赘述。下面我要说说她教育的乐观沉稳和睿智。
我们很多时候遇到教育孩子的“大事”会心情烦躁,精神紧张,不知不觉影响到教育的品质,收效甚微!而苏老师遇到“出大事啦”的时候决不会草木皆兵,如临大敌,她会把“大事”变成乐事趣事,还能把“坏事”变成好事益事。孩子们嫌统计枯燥,苏老师就把数学作业变成生活实践,让孩子们为她设计“旅游攻略”,孩子们兴趣盎然。读着孩子们设计的攻略,苏老师自然乐不可支,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从没见苏老师声色俱厉的批评学生,但总能看见学生犯错误后“将功补过”的热情表现,听见她津津乐道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趣事。可以看出来,苏老师是很了解孩子的。记得《文摘》上有篇文章,好像是《西瓜只应夏天有》:一位老师因为一位好学生写了一篇《没有梦想的生活》的作文而吃惊,于是找到了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面对忧心忡忡的老师说出了最朴素的道理:西瓜就是西瓜,它就应该在夏天才有,冬天吃西瓜,再怎么吃也吃不出夏天的味道来。关于将来,关于以后,犹如天上风云,很难预测。但是有一点不变,学在当下,努力在当下,乐观在当下,才是最美的信念。关于教育,这是最好的诠释。在什么样的季节,什么样的年龄,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不必忧心,不必焦虑,苏老师就像文中的妈妈一样了解孩子们,更像文章中这位老师,因为付出了才会有这样的了解和这样的收获吧。所以做到苏老师这样的“小题大做”可不容易啊!只有乐于付出,加上沉稳的心态,乐观的精神,还有对孩子深深地了解,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机智,达到我们追求的完美的教育结果!
苏老师,值得我学习!!!
带班育人策略 带班育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