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aozhen-education.com--小学原创精品】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具: 多媒体,钢琴,笛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结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征,我运用故事导入:从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入手,在多媒体画面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讲述一个非常调皮,经常跟老师作对的学生小红的故事,讲到有一次当小红经过老师窗前,看到老师在辛勤地批改作业的情景,后来到底怎样呢?
生:学生小组讨论。
师: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师:在学习这一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谁的听力厉害,能分辨出老师演奏的歌曲片段是怎样的音乐情绪?(教师演奏笛子片段《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牧羊曲》。)
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答案进行抢答.(欢快的,强烈的,抒情,深情的。。。。。)
三、感受音乐情绪,学唱歌曲。
师: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啊?力度怎样的啊?,歌曲可分几段?
生:深情的。柔和的。。。。。
师:点评。
师:好的,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教师按节拍朗读歌词(分组读)
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
师: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轻轻跟着哼唱
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
师:为保护学生的嗓子,老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老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 嗯。“小羊咩,咩。咩,咩。”)
生:兴趣高涨地练起来。
师:在此时,教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老师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学生互动:
师:好,同学们都已经基本上会唱了,那让我们来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好吗?
(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让学生发挥想像:小红看到老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想呢?她会怎样做呢?
如果你们是小红,你们又会怎样做呢?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出自己的想法,写出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心底体会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情。)
六、最后,播放音乐。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使学生自然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掌握好歌曲中附点部分较难的节奏。
3、用舞蹈表演形式来表达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较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情绪表达;
2、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歌曲中附点节奏的熟悉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音阶练习:
2/4 5 6 ︱7 1 ︱2 3 ︱4 5 ︱ 6 7 ︱ ⅰ- ‖
2、节奏练习:
2/4 X XX ︱XX X ︱ XX XX︱ X· XX ︱ X - ‖
(二)、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教师节是什么时候吗?那老师给同学们个机会,让你们对老师说一下心里话好吗?
(三)、新课学习。
1、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2、配乐朗诵歌词。
(四)、教唱歌谱:
1、老师用电子琴带着大家一起用“lu”哼唱旋律,老师提示正确发音和正确坐姿;
2、老师教唱第一乐段;教师用电子琴教唱第二乐段;
3、老师弹伴奏,让学生跟着琴声一起把第三个乐段的歌词填入曲调;
4、聆听歌曲,让学生提出哪些地方容易唱错。顺时引出歌曲中较难的节奏:2· 33
敬 爱的
5、让学生跟着伴奏完整地唱一遍。
(五)、升华学习
领唱(第一段开头和第二段开头)___(照耀我心房、映在您窗上)——齐唱(啊,每当想你您,亲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齐唱(第三段开头——结束)
四、激励创新
观看视频片段,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体验歌曲的情感。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3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生情》中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是一首要求学生会唱的歌曲。
(二)教材分析: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意境优美、感情动人的儿童歌曲。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三)指导思想:
1. 在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有目的地感受、体验歌曲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演唱,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2.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能扩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音乐的欣赏、演唱与表演当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甜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
在感受音乐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儿崇高的形象。
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难点: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钢琴等。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课开始,我首先提出问题:从入学至今,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什么事让你难忘或感动呢?你们想对老师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能很快让学生回想起和老师日常相处的点滴,既能最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
(二)聆听歌曲、初步感知。
1.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歌曲是什么速度? 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能使学生更专注的倾听。)
2.讲述“附点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讲述附点四分音符之后,出示四条简短的视唱,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后面歌曲的学唱。)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让学生再次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三)学唱歌曲 。
1.按节奏读歌词。
(设计意图:节奏和音准是学生们学唱的难点,通过这一环节能解决学生们的节奏问题。)
2.学唱歌曲。采用又慢到快的速度教唱,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歌曲的旋律等。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通过聆听和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总结本课所学过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我学会了……”和“我体会到……”这两个问题,既让学生回顾了本课所学的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我精心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总之,本课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但是,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例如,有些学生们不能很准确的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在引导之后学生们还是唱不好,我只好带着学生一起唱。下次可以我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解决难点,再引入本课,有可能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赏和演唱的能力。
三年级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