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三篇

【www.baozhen-education.com--职场】

  生态,汉语词语,拼音是shēngtài,意思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保真教育网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一篇

  一、准确把握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态势

  我们甘肃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党中央交给甘肃的重大政治责任。面对过去几年全省政治生态、自然生态迭遭破坏的多重困难和考验,省委、省政府一边抓修复治理,一边对今后发展的路径进行了重新的谋划设计,摆正工作导向,重构话语体系,作出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自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培育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起了“1+1+10+X”的政策框架体系,集中力量谋划推进。去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1511.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8.3%,取得了良好开局;今年上半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756.58亿元,占比提高到20.1%。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视察时讲到,“甘肃谋划实施了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这个方向是对的,要一年一年地抓下去。”总书记的肯定,说明十大生态产业既契合中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和要求,也符合甘肃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实际。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这两年我们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引擎,完善工作机制和支持政策,一批重大带动性项目落地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从政策体系来看,先后出台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实施意见及实施方案、先进制造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20多个配套政策文件,细化了工作的推进措施,为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从带动项目来看,统筹推进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军民融合、通道物流等领域,谋划增量项目、优化存量项目,对项目库进行补充更新和完善,形成共计224项的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库,自去年以来累计形成77.07亿元的投资量,有力带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是从产业占比来看,去年底,我市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29.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9.87%,同比增长8.2%,增速比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21.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5.81%,比去年年底提高近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4%,增速比生产总值高0.3个百分点。所有这些变化,都充分表明我市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效益也正在释放,势头和潜力都是非常大的。但从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全局来看,还是存在短板和不足。比如,十大生态产业在GDP中的分量还是比较小,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数据信息、清洁生产、军民融合、循环农业、中医中药等5大类产业各自占比都不足1%,即便是作为优势产业的先进制造和文化旅游产业,占比也分别仅为8.55%和5.99%。再比如,一些重大带动性的项目没有跟上去,谋划储备的224项绿色生态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117亿元,截止目前仅有77亿元落地,投资量不足7%。同时,我市投资拉动型和经济结构单一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滞后,制约了生态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针对这些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一年一年抓下去”的指示要求,切实把发展十大生态产业放在重要位置,聚焦做大核心企业、做强产业链条,变独木为森林,变“盆景”为风景,真正推动十大生态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二、立足实际突出优势产业发展

  唐仁健省长多次指出,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不能简单拼凑,追求贪大求全和“上下一般粗”,而是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有选择地去抓,体现差异性和错位发展的导向。特别是昨天,省政府印发《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把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作为打造“五个制高点”、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重要抓手,以兰州、酒嘉、天水为中心,打破行政区分割,实现大兰州、大河西、大陇东经济区“三核驱动”的错位发展。这对我市来说是新的定位、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禀赋优势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十大生态产业部署的基础上,按照《规划》要求,把精力和资源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上,努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结合我市特点,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先进制造和清洁生产。《规划》指出,依托酒钢钢铁、铝产业及铁路枢纽、技术产品优势打造金属新材料聚集区,依托嘉峪关工业园区打造钢铁清洁生产基地,形成附加值高、集约高效、规模优势明显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我市因企设市,是西部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一定要发挥工业基础较好、生产要素富集等优势,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强龙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服务酒钢发展壮大,支持酒钢集团实施制造设备和过程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链,实施好7号高炉改造提升、热电联产余热回收、宏晟电热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等重大技术改造提升项目,支持酒钢加快技术装备提升、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补链条”,就是要围绕钢、铝、核相关产业上下游,与酒钢、四〇四开展联合招商,引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有色金属、现代煤化工、装配式建筑等产业,进一步增加实体经济的活力。“聚集群”,就是要依托嘉峪关工业园区,年内完成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抱团取暖、组团发展,有效盘活工业园区土地、厂房等闲置资源。比如说我们前天调研的筑友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符合产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他们就打算建立孵化基地和研发中心,通过自身的集成优势,吸引模具、钢结构、保温棉、混凝土、硅酸钙板等相关企业入驻,形成装配式建筑绿色产业聚集区。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二是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指出,要打造敦煌文化河西走廊产业区,整合河西资源,推进“酒泉—嘉峪关—张掖”文化旅游组团发展,并将嘉峪关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项目纳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将“万里长城名关”作为全省10条精品旅游线之一。应该说,嘉峪关关城作为明长城的西起点,我市作为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文化和边塞文化的融合处,发展文化旅游具有独特资源优势和基础。尤其是这次总书记亲临关城视察,带来了强大的宣传效应,在全国、全世界都推介了嘉峪关,我们要抢抓机遇、借助东风,进一步擦亮打响文化旅游品牌。要挖掘好“老祖宗”留下的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抓紧开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工作,以关城为核心、以长城为“线”,串联起长城第一墩、戈壁大峡谷、悬壁长城、黑山岩画、魏晋墓等境内资源,建立长城历史文化保护展示中心和遗产监测平台,全面推进长城价值及保护管理研究。要利用好“老天爷”赐予的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依托戈壁峡谷、草湖湿地等自然资源,延伸拓展方特一期、二期、峪泉古街、花卉博览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带动作用,培育发展自驾、低空、户外、运动体验、房车露营等新型旅游业态,加快补齐“一日游”“过境游”短板。要整合好“老百姓”创造的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发挥民俗文化博物馆作用,加大嘉峪关故事传说、地蹦子、民间小调、霸王鞭、新城酿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五小”产业,把民俗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与专业合作社相对接,通过现场制作、故事演绎、产品经营等形式,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促进旅游消费。

  三是通道物流产业。我市作为甘肃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内地通往新疆和中亚的必经之地、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以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打造枢纽制高点的黄金区位优势和基础。要大力挖掘通道经济、物流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等领域潜力,着力打造全省综合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和加工贸易基地,加快构建“南向、西进、北拓”的大平台。一是“南向”方面,《规划》指出,要打造形成以兰州为中心、酒嘉地区和天水地区为两大枢纽的区域布局,统筹推动物流、枢纽建设,有效联系甘肃周边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各省份,贯通对接整个西南和西北地区。具体到我市来说,就是要积极争取建设嘉峪关至海西州天峻县的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从而有效连接青藏铁路、南疆铁路和青藏高速公路,融入中新南向通道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二是“西进”方面,《规划》指出,加快嘉峪关市“一带一路”对外贸易驻霍尔果斯联络处建设进度,以曹妃甸港嘉峪关内陆港为依托,推进多式联运物流园建设。同时指出,要构建酒嘉商贸物流节点,依托产业优势,发展金属材料、新能源装备、农产品物流,打造聚集河西走廊西端、辐射新疆内蒙等地的商贸物流节点。具体来说,我们要依托钢、铝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重点面向中西亚、中东欧市场开发生活日用、轻工五金等产品,形成生产加工集散基地。要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推进实施金翼电商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恒基物流仓储配套中心、农副产品和海鲜水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不断拓展物流产业链。市工信局要加快驻霍尔果斯联络处筹建工作,力争年内建成。三是“北拓”方面,《规划》明确指出要以酒嘉枢纽为中心开辟甘肃北向通道,争取马鬃山口岸恢复通关,发挥嘉策铁路直通口岸且联通兰新、临哈两大干线铁路的功能,积极开辟煤炭运输通道,推动“疆煤东运”“蒙煤入甘”“疆煤入川”的煤炭储备与加工、配送一体的煤炭运输大通道建设,促进形成中蒙俄国际新通道。从中可以看出,嘉策铁路是一条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铁路,要抢抓机遇争取扩能改造提升工程落地实施,同时加快推进酒钢3000万吨煤炭集散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煤炭资源的掌控能力。四是空港建设方面,《规划》指出,要提升“三大空港”服务能力,特别是针对嘉峪关国际空港建设,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嘉峪关支线机场作用,拓展国内、国际客货航线,建设集保税物流、贸易、冷链、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国际空港物流园,促进临空经济发展,为申报空运口岸奠定基础。这方面,请发改委、商务局加大衔接力度,争取嘉峪关机场改扩建、空港物流园、航空口岸等项目早日落地实施。

  四是军民融合产业。中核四〇四生活基地自2003年落户嘉峪关以来,形成了融洽的地企关系,可以说我市是与“核”关系最紧密的城市,老百姓对“核”的认可度也比较高、抵触心理较小。我们要围绕甘肃核产业园建设,抓住中核四〇四综合大型综合保障区落户南市区的有利时机,加大与中核四〇四的对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研发中心、核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项目落地。正义同志在上海学习培训期间,与四〇四副总经理张立波同志一起,带领招商、工信等部门对江苏、安徽、浙江的核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了集中上门招商,与南京航天晨光集团、核工业华兴建设公司、安徽应流集团等7家企业进行了精准对接。对于其中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招商局要盯紧跟进,邀请他们来我市考察,争取到我市投资建厂。

  五是数据信息产业。这是未来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依托电信、移动、联通三家云服务平台,组织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改造。要积极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加快鑫海成大数据中心、西部重工3D打印等项目建设进度。要落实好与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签署的5G暨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做好5G网络试点及推广工作,带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领域全面发展,实施好智慧城市及大数据平台、智慧化社会治理、“雪亮工程”、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医疗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项目。

  以上五类,是十大生态产业在我市相对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的产业,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重点推进。同时,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节能环保领域也要统筹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寻求突破。

  三、精准高效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林铎书记、唐仁健省长都曾说过,“嘉峪关市没有脱贫攻坚任务,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理应在构建生态产业方面走在全省前头,将其打造成自身的优势和亮点”。我们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凝心聚力干事业,扑下身子抓落实,努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要抓政策落实。省政府印发的《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内容措施详尽,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含金量非常高。下去以后,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逐条逐项梳理,对于其中涉及到我市的嘉策铁路、嘉峪关文化旅游产业园、嘉峪关空港、中核四〇四核装备制造等项目,一定要盯紧抓实、加快推进。同时,省发改委还要牵头编制《规划滚动项目清单》,对于我们新谋划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讨赖河综合治理等项目要争取纳入,得到更多支持。

  二要抓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的好坏,主要体现在项目的拉动与支撑上。只有项目真正落地了、发挥效益了,才能算十大生态产业真正落下来了。各部门要紧盯224项、总投资1117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加强分类指导服务,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紧盯各类产业发展的前沿区域,深入谋划、重点突破,做实各项前期工作,抓紧谋划储备一批新的十大生态产业项目,挖掘更多符合标准的生态产业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要提高招商实效,围绕十大生态产业开展精准招商、联合招商、以商招商,切实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三要抓服务保障。这方面我们一些做法值得肯定,比如召开地企联席会、政银企对接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等,这些要继续坚持。同时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的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对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和办事流程。要坚持问题导向,尤其是要善于认真倾听、主动回应企业疑问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和方案,对于自身难以协调解决的,及时报告政府协调解决。(据我了解,鑫海成大数据中心项目就因电价问题迟迟不能开工,有的项目也因银行融资造成资金链断裂,这些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去解决)

  四要抓责任落实。我们推进工作,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确保“有人抓、有人管”。省上将于近期出台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包抓责任制的文件,目的就是要通过省级领导带头,相关部门和市州政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构建起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给生态产业的推进机制再加一把力。我们也要参照省上,继续落实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从项目库中梳理出一些重大示范性项目,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多个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班子成员要按照各自分管范围,每月听取包抓产业和重大带动性项目推进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要密切协作、无缝对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生态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高效落地。

  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二篇

  旗纪委办:

  上半年,根据全旗反腐倡廉建设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生态环保工作实际,从“人、财、物、数”等方面构建防范机制,全局党风廉政建设与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相辅相成,为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现将半年来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负责,班子成员按分工抓好分管业务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总支定期研究部署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是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廉政责任分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

  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每半年对本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末由局党总支对局机关各科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

  二、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认真对照旗委政府今年确定的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结合生态环保工作实际,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从源头防范着手,狠抓任务落实。

  一是继续推进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人、财、物、数”等方面的管理,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同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健全干部竞争上岗机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政府采购活动,确保政府采购工作按规定进行,坚持大宗物品采购集体研究、政府采购原则;在公务接待活动中,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接待标准,做到不超标接待;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新《新环保法》和《草原法》,坚持依法执法,确保质量。

  二是加强廉洁从政教育。认真落实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抓好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廉政教育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的落实。深入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章和《廉政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基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四是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律法规宣传,杜绝借执法“索、拿、卡、要”现象的发生,维护生态环保部门清正廉洁的形象。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我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通过抓警示教育筑防线,抓主题宣讲强意识,抓法制宣传明纪律,抓制度建设促规范,抓行风建设树正气,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

  一是抓好有关规定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振全局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改变以往单纯的数据收集、汇总,要求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研,掌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当好参谋助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领导干部做表率。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专题学习,特别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局领导班子带头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正视问题、正风肃纪。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上半年以来,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总体上看,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责任规范、有制度措施,工作内容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效果到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繁重而长期的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经过自查和总结,也发现在工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下步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组织,落实制度,明确责任,抓好基础,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全局创造和维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良好环境。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教育,深化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工作的认识,确保整个生态环保队伍的长期纯洁,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三篇

      10月11日,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巨胜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毅主持,市政府秘书长贾光军出席。

  丁巨胜指出,十大生态产业既契合中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和要求,也符合甘肃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实际。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引擎,聚焦做大核心企业、做强产业链条,完善工作机制和支持政策,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丁巨胜要求,要根据自身禀赋优势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精力和资源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上,努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要在先进制造和清洁生产上发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之以恒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发力,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进一步放大文化旅游带动效应;在通道物流产业上发力,着力打造全省综合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和加工贸易基地;在军民融合产业上发力,加大与中核四〇四的对接力度,加快研发中心、核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项目落地;在数据信息产业上发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节能环保领域也要统筹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寻求突破。

  丁巨胜强调,要精准高效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一要抓政策落实,认真研究、逐条逐项梳理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盯紧抓实、加快推进。二要抓项目落地,为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三要抓服务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的功夫。四要抓责任落实,确保生态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高效落地。

  会上,市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商务局、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就各自单位涉及产业发展情况发言。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zhichang/3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