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贫困大学生决策三篇

【www.baozhen-education.com--职场】

  贫困,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保真教育网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贫困大学生决策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贫困大学生决策一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展,贫困大学生不断涌现,群体逐渐扩大,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国家、社会、高校的处理能力,也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学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17-18

  推进贫困大学生帮扶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提出帮助贫困大学健康成长、完成学业、顺利就业的具体措施,对于开展贫困大学生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

  1.经济困难导致生活困窘、身体素质差。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是最紧跟时代潮流的一批人,各种最新款式的服装、电子产品甚至奢侈品都能在大学生中发现,然而这其中也有一些“丑小鸭”,他们的衣着打扮与潮流格格不入,没有手机、电脑、MP3,甚至连基本的学习用具都缺乏。长时间经济的困境使得贫困大学生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部分贫困生体质下降,甚至患上了程度不同的生理和营养性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2.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压力大。贫困大学生往往来自偏远地区、农村,而大学一般都在城市,校园氛围中也渗透了较浓厚的城市色彩,贫困大学生要适应大学生活,就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帮助其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这对那些生活消费水平较低的贫困大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大学生活不同于中学,评价学生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到综合素质的多元标准,使得本来成绩不错的贫困大学生丧失了优势,加之由于经济原因,在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社会交往等方面缺乏锻炼,对于大学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不愿与人交往。

  3.心理问题突出。胡春红研究发现,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是非贫困学生的1.035~5.984倍。贫困程度较重的学生心理问题更显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恐怖和精神病性症状这6个方面,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最显著。近些年,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刑事案件不在少数,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给社会安定带来了严重影响,引起了全社会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

  4.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压力较大。从高考竞争中凭学习成绩取胜的贫困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胸有成竹,在经济条件比别人差的情况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由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改变,部分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另一部分贫困生,为了争取到奖学金改善经济状况,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虽然每次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心理压力很大,从而对学习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影响了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有一部分贫困生,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的面貌,因此兼职几份工作,甚至占用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了学业。

  二、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基于学校层面的思考

  目前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有“奖、贷、助、学、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学校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的具体措施将直接关系到贫困生的切实利益。

  1.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贫困生档案,认真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贫困生认定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非常困难的工作,高校生源遍布全省甚至全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个人对贫困程度的理解不同往往使得这项工作更加复杂化,仅凭学生的档案记载、个人情况说明和一纸困难证明,往往会鱼目混珠。为此,高校方面应该想方设法使贫困生认定工作更加客观化。如调取学生餐卡消费情况作为认定参考,派出辅导员及学生会干部深入每位贫困生家庭实地调查情况,走访学生所在村、街道了解情况等,以求对贫困生的认定做到准确、合理、全面。

  2.筛查贫困生心理情况,及时解决心理问题。高校心理辅导机构应该建立专门针对贫困生的辅导中心,对每一位贫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面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确保每一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健全人格,杜绝马加爵、黎力事件的发生。

  3.积极寻求社会资助。高校方面要发挥自身的知识带动优势,争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无偿援助,可以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的形式来支持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还可以动员有名望的海外人士、成功人士、校友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在用人等方面对资助企业适当倾斜,使资助工作常态化。

  4.做好推荐工作,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鼓励贫困生自主创业,在了解贫困生创业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特殊的创业指导、创业实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

  三、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基于辅导员层面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关怀者,是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方式的指导者,是学生日常行为方式的引导者,是心理医生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是离学生最近的人。在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辅导员要努力接近这一群体,融入这一群体,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作贫困学生的发现者。由于国家近年来逐渐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利益的趋势使得一些本不贫困的学生混到这一群体中来。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做好充分工作,通过谈话、走访宿舍等方式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状况,甄别“真”、“假”贫困生,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扫清他们的心理障碍。真切的关心贫困生的衣食住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决不让任何一个贫困生掉队。

  2.做贫困学生的知心人。贫困所导致的心理问题是复杂而多样的,辅导员应该做好贫困学生的知心人,多与他们交流,掌握详细的心理状况,防患于未然。扶贫先扶志,辅导员要鼓励贫困生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注重自身能力的锻炼,立志靠实力摆脱困境。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使之从中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学校的关爱,从而更加发奋学习。

  3.做贫困学生的引路人。针对贫困生迈入大学后的不适应、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压力大及就业难等实际问题,辅导员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掌握学习方法,提供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引导贫困生树立自信心。在求职择业问题上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引导他们树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贫困大学生群体带来的问题是多样且复杂的,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更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关心、爱护、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成就事业。

  参考文献:

  [1]冀贞友,徐芸,牛文等.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血糖及血红蛋白含量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1(30):74-75.

  [2]胡春红.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多重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18):87-89.

  贫困大学生决策二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275名贫困生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统计决策方法给出学生贫困系数函数.确立贫困生的界定模型.对学生提供的贫困信息进行定量分析,为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统计决策贫困生贫困系数决策函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称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贫困生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贫困生的资助也变得相对复杂。因而,高校需要确定一个比较符合自身特点的资助体系,即要有相应的资助资金,而且要有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的资助对象的确定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学校能将资助资金有效资助每一位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能正常完成学业。

  统计决策是解决为实现业已确定的目标如何抉择行动方案,也即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从而使统计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家庭贫困因素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统计决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贫困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学生贫困状况

  对历年学生申请助学金及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提供贫困信息进行了分类统计,学生的贫困因素主要可以分类为以

  下几个方面,父母的身体状况,父母的工作状况,家中的学生数,家中的病人数,家中的老人数,遭灾及家庭人均收入等诸因素进行了分类统计,从07年度统计的275名贫困生的资料显示,贫困生贫困因素主要有几点:

  首先是家庭收入低微,甚至没有固定收入。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家庭,其中40%是父母务农的家庭,失业、退休或无固定收入的家庭占16%,无劳动力、单亲、孤儿占10%。无劳动力的家庭占5%,收入低微、打工及其他因素占29%。

  其次家庭中有病人需要治疗是贫困家庭的另一主要因素。其中有35.7%的家庭中有病人需要照顾或者父母亲中就有一人是病人的。

  再次家庭中学生数较多也是其中因素。其中家庭中两人或两人以上读书的人数占总贫困生人数的50%,三人及三人以上的占20%。

  最后招灾遇险也是贫困家庭的重要因素,近两年,天气变化异常,灾害频频,不少学生家庭遭受灾害,这也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一大因素。还有部分因素家庭经商失败导致家庭负债,或者家庭人口较多等因素。

  在这275名学生当中,其中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150元恰好占50%,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100元占22.8%。按照目前我校特困生的标准来确定,我院贫困生与特困生的数量相当。

  二、贫困系数决策函数

  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学生经济困难的主要因素有:父母状况,家庭人均收入,家中学生数,家中病人数,特殊因素。下面我们根据统计数据给出相应系数。从而确定相应的贫困系数。

  贫困生的届定在资助金额无法充分满足贫困生的资助需求的情况下,资助工作只需要确定学生之间的相对贫困系数,因此,首先对相应的因素进行等级分类并赋值表示,具体如下:

  在对贫困因素未知的情况下,可以用等概率的方式确定贫困生的贫困系数决策函数如下

  Y=0.2x1+0.2x2+0.2x3+0.2x4+0.2x5

  (1)

  从而得到相应的贫困生系数确定方式。下面根据已有数据对贫困系数决策函数进行后验分析。对275条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因素的非其他情况的概率如下

  Y=0.158x1+0.385x2+0.261x3+0.284x4+0.058x5(2)

  该模型对学生出具的基本贫困信息给予量化,用上面的函数对275名学生进行检索,可以得到贫困系数较高的同学该表显示贫困系数较高的学生的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家庭比较贫困的家庭至少具有两个或两个因素以上。而对于贫困系数最高的对象来讲,各个贫困因素指标相对比较高。从这个意义来讲,该模型可以将其中相对最贫困的学生的界定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下面仅提供贫困系数较低的学生资料以供参考。

  而对具体奖助贷工作还应考虑其他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年级、已经获得资助的次数与总金额等因素。因此,需要对贫困系数决策函数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三、助学认定函数

  高校的助学金具有资助贫困学生的功能,而作为学校的学生都具有享受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的权利。4年累计发放助学金422340元,平均每年发放的助学金达105568元,发放助学金达到每年213人次.达到每次人均获得助学金2000元,学生中每次获得助学金的金额500元到5000元不等。因此我们可以将贫困生已获得助学金的金额纳入界定模型来确定贫困系数。

  将学生的客观因素代入贫困系数决策函数(2)得出学生的贫困系数。排序可以得其中的前213名同学的贫困系数的范围[1.43,3.87]根据上述资助金额的范围可以修正贫困模型如下,取.

  该模型已经考虑了学生已经获得贫困资助的金额问题,可以避免学生重复获得助学金。以贫困系数最高的同学为例:该同学如果已经获得1000元的资金补助,那么他在下一次的贫困系数中将变成:

  而这个系数将不影响他下一次助学金的申请,如果该生获得3000元的资助,那么他的贫困系数将变成

  而这个系数将会明显影响他的下一次助学金的申请。这样就可以避免助学金的重复申请。

  贫困大学生决策三篇

  摘要:当前培养“双创人才”是大学院校育人主旨之一,期许通过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主力军”,其中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进程中存在诸多阻力,这就需要大学院校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出发,制定富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帮扶对策,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就业创业困境,在就业创业进程中发挥自身才华,凸显大学院校教书育人综合实力。该文通过研究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以期提高大学院校综合育人质量。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

  “双创”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大学院校为提升人才培育水准,将培育“双创”人才视为教育宗旨之一,旨在缓解当今社会日益增加的就业、创业压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竞争实力,在就业、创业并不乐观的局势下,可以助力大学生开拓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目标。对于没有过多储蓄的大学生来讲,家庭是其在就业、创业征途上的坚强后盾,相较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贫困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创业压力更大,为此大学院校需秉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从大学生就业、创业实况出发,给予贫困大学生帮助,通过施行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决策,助力大学生走上就业、创业之路,落实本校培育优质“双创”人才的教育目标。基于此,为提高大学院校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研究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研究价值

  1.1缓解社会压力

  当前大学升学率不断提升,在提升国民综合素养同时,流入社会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赋予社会建设发展无尽活力,也增加社会“消化”大学生就业创业群体的压力,为此大学院校需在培育优质人才基础上,依据人才特性、优势、能力,针对家庭困难大学生给予就业创业帮扶,使这部分大学生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增加其就业创业综合实力,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创业压力,体现大学院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1.2缓解家庭压力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声,在完成子女教育任务进程中,许多贫困家庭可以得到来自社会、福利组织、学校助学基金,乃至国家的帮助,并在多方帮助下满足贫困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给予更多大学生摆脱贫困的机会,然而在就业创业进程中许多家庭困难大学生因缺乏帮助,无法顺利实现心中的“创业梦”,在就业过程中也屡次碰壁,为此大学院校通过施行就业创业帮扶决策,可以有效缓解家庭压力,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助其实现创业梦想,在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发光发热,成为一名对于社会乃至国家有用的人才。

  1.3缓解大学生压力

  当前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创业压力,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家庭困难大学生更渴望得到一份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用自己的努力回馈家庭,基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就业创业经验几乎为零,容易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碰壁,虽然适度的挫折可以助力大学生成长,但过大的就业创业压力,将打击大学生奋勇拼搏、逆流而上的勇气与自信心,为此大学院校需给予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帮助,缓解大学生就业创业压力,助其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1]。

  2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研究阻力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可知,优质帮扶对策可以缓解社会、家庭及大学生群体多方压力,营造和谐、高效、稳定大学生就业创业氛围,使更多优秀大学生不因家庭及经济原因错失就业创业良机,同时助力大学院校落实“双创”人才培育目标,这就需要大学院校秉持实事求是教育理念,研究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实施阻力,为研究相关帮扶对策,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概率奠定基础。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有待完善。大学院校在培育“双创”人才进程中,积极推行就业创业帮扶政策,然而相关政策却缺乏针对性,与家庭困难大学生群体相关就业创业帮扶对策实施机制仍有待完善,如贫困大学生评价标准模糊,就业创业帮扶缺乏体系性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院校相关帮扶对策实施成效。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制度急需优化。

  相较于教育帮扶制度,当前有关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创帮扶相关制度较少,就业创业帮扶制度有待优化,无法调动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积极性,许多大学生甚至不知晓就业创业帮扶制度与自身未来发展的紧密联系,降低贫困大学生业就创业成功概率。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缺乏反馈机制。针对贫困大学生群体施行就业创业帮扶对策的主要目的是,助其攻克就业创业困难,这些困难有些呈一过性,有些却始终困扰大学生群体,这就需要大学院校明晰大学生就业创业进度,推行帮扶反馈机制,时刻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实况,从其就业创业实况出发,积极调整相关帮扶对策,满足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个性化需求,确保大学院校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达成就业创业目标[2]。

  3研究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研究阻力进行探析可知,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有待完善,相关帮扶制度急需优化,缺乏帮扶对策反馈机制,已然成为阻滞相关帮扶政策有效推行内因,这就需要大学院校从大学生就业创业实况出发,研究相关帮扶对策,旨在提高本校就业创业帮扶质量,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概率,实现本校培育“双创”人才教育目标。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首先,大学院校需清晰制定贫困大学生评定标准,以学校所在地区人均收入为基准,低于该基准的大学生视为来自“贫困家庭”,在贫困家庭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横向比较,设立若干评定等级,以便大学院校施行富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帮扶对策,赋予本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科学性、可行性、生本性;其次,削减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流程,提高相关帮扶对策实施及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大学院校秉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从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切实需求着手有效施行相关对策,使贫困大学生在相关对策帮扶下摆脱就业创业困境,如大学院校可在学生入学之初设立家庭档案,在推行相关对策时综合考量学生核心素养、就业创业能力、家庭经济状况,制定科学、可行,且富有灵动性的帮扶对策,优化配置大学院校帮扶资源;最后,完善就业创业帮扶对策施行体系,避免出现帮扶目标模糊,帮扶流程不透明,帮扶结果不尽如人意消极现象,通过完善大学院校贫困学生就业创业对策施行体系,确保每笔帮扶资金、每项帮扶决策均落到实处,使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更为完善。健全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制度。首先,大学院校需依据就业创业实局,调整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制度,确保相关制度与时俱进,满足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切实需求,如当前创业成本骤增,大学院校若想从根本上缓解学生、家庭及社会创业压力,需追加创业资金帮扶力度,不仅给予大学生财力上的帮助,还需从决策上给予大学生建议,使大学院校成为贫困大学生创业的“后盾”,助其顺利达成创业目标;其次,大学院校需丰富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方法,使相关制度更为健全,如大学院校可组织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活动,使其对自身未来发展有更加的清晰认知,可以做好就业创业规划,明晰本校就业创业帮扶制度与自身未来发展的关系,为落实其就业创业发展目标积蓄能量,在大学院校帮助下提高贫困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概率,再如大学院校可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就业创业创意,适当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意关注度,并依据本校政策给予帮扶,调动贫困大学生自力更生、创新实践积极性,为提升其就业创业竞争力奠定基础;最后,大学院校需不断调整帮扶制度,赋予相关制度鼓励性质,引导更多贫困大学生参与到就业创业进程中,通过标准化、科学化的制度缓解大学生就业创业压力,如大学院校可推行“创业抵学分”制度,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大学生在学校相关对策帮扶下,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制定“一对多”就业创业帮扶制度,建立校方与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闭合回路”,实现优化配置本校就业创业帮扶资源目标。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反馈机制。大学院校需时刻掌握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状态,灵活整合就业创业帮扶资源,科学调整相关帮扶对策,达到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质量的目的,如大学院校可在“一对多”帮扶制度加持下,针对创业大学生群体,组建家庭困难大学生创业联动服务小组,依据大学生创业动态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帮助,帮助大学生顺利实施创业计划,再如大学院校需时刻关注毕业生群体中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情况,以互联网交互平台为依托,定期更新就业信息,与优秀企业建立人才定向输出关系,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3]。

  4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概率,大学院校需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健全相关帮扶制度,建立相关反馈机制,使帮扶对策更富实效性,继而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岳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22):115.

  [2]王慧.地方师范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18(16):70,69.

  [3]邹良影,徐良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5(9):259.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zhichang/3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