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科 > 生物 > 正文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浅谈生物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www.baozhen-education.com--生物】

浅谈生物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谷玉涛 阚冬梅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探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使双边活动积极,从而激发学生在生物课堂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生物 课堂 激发 学习 兴趣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要面对中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学校实际上根本未能脱离“应试教育”,而中学生物学又是应试课程中的“小科”,学生在生物学科上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少之又少,因此生物教学只有向课堂要效益,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便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理浅显易懂,人人皆知。但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对教学内容连贯地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急切地等待,主动地探究。本人在教学中一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以下为本人从心理认知角度总结的一些做法。 

第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好奇心很强。而这种好奇心则是由于他们听了闻所未闻的事情,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情景而引发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就会勃然而发,表现为注意力特别集中,对事物的发展及结果急切等待,并要通过自己的眼、耳、手、脑等学习通道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过程也就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根据中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本人就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种具体的做法.

 1、 创新诱趣

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突出“新”字,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可结合近十年来生物领域内高新技术成果和科技发展动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做些概括介绍,来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一节时,介绍克隆技术的利和弊;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给学生介绍基因工程对人类的贡献;学习矿质代谢时给学生介绍无土栽培,可培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诸如此类,还有人类基因组计划,DNA亲子鉴定等,我都适时地与课本知识结合讲解,学生们感到学习轻松有趣,连最淘气的学生也凝神静听,心驰神往、兴趣倍增。

2、 直观激趣

实践证明,学生对生物活体(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具有很大的兴趣,而对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更感兴趣。因此,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分心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

如在讲解DNA结构时,可采用先模型、后挂图、再板图的诱导顺序,使本来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变得直观可见,以期达到模型诱导、挂图感知、板图巩固之功效。实现微观知识宏观讲、抽象内容具体教、静态图形动态板。在教师有声有色、有板有眼的“演示→讲解→板图”这一诱导程序中,学生顺利完成“认识→思考→记忆”这一掌握知识的过程。同一种内容,采用不同的直观教具讲解,学生能保持持久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思维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探究导趣

学生多数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于日常生活中似懂非懂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产生疑惑,引起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实验程序,提出一些问题,介绍一些资料,诱导他们初步探究日常生活出现的生物现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他们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比如我在讲解鲫鱼外部形态的鳍时,设置悬念;剪掉鲫鱼胸腹部的偶鳍,鲫鱼在游泳时会发生哪些变化?假如剪掉背鳍又会怎样呢?倘若去掉尾鳍将会怎样?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做探究教学时,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从而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体验探求成功的乐趣。

4、 迁移引趣

有的学生对生物不感兴趣,但却有其他方面(如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将这些兴趣爱好移植到生物学教学中来,使学生的个性才智勃然而发,从而领悟到学习的种种乐趣。

例如,对于生物学概念教学,由于较抽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以至根本不感兴趣。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旧知识或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如语文诗词、名句等,可引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强烈兴趣。虽花时不多,收效却非同寻常,真可谓事半功倍。比如在讲述营养生殖及意义时,随便叫一位同学都能背诵白居易的诗《草》,然后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解释根能进行营养生殖,并能保持亲本性状。

5、争辩拓趣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不同的阶段举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争辩,是减轻学生疲劳,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学完光合作用意义时,让学生讨论:假如地球表面没有了绿色植物,世界将会怎样?根据温度这个生态因素能够影响动物的形态,让学生讨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动物在体形大小和外部形态方面应有哪些差异?通过诸如此类的争辩,会让学生自由发挥,对的地老师适时给予肯定,使其他学生记得更牢,说得不对之处,往往会引发一场针锋相对的唇枪舌剑,观战者在这场争论中多数能把正确和错误区别开来(教师亦可适当加以点拨或纠正)。其结果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深化理解,而且易使学生获得无穷的乐趣。

6、 参观(考察)培趣

根据初中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有意识在开学初带领学生参观本校生物标本室(标本室中各类动植物标本较为齐全),通过同学们自己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教师逐一作简要介绍,同学们群情振奋,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初中同学童心未泯、单纯、热情、迷恋大自然、爱游玩。从小就喜欢捉虫扑蝶,对昆虫有浓厚兴趣。针对以上心理特点,可带领同学们就近参观校园植物,也可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春游或秋游活动。到野外实地考察,指导他们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颇受同学们的欢迎,但是要结合本校实际),开拓视野、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在“乐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激发学生长期而稳定的课堂学习兴趣。
  从一个人知识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学时期是求知欲、成功欲最强烈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满足和维持学生的这些欲望,便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过程中,我曾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物种之间的细胞融合,可以提高生物产品品质;田间中耕松土为啥能提高产量;无籽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太空青椒是如何培育出来的;蜂群中为什么会有蜂王、工蜂、雄峰…等许多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间,简短地讲述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简史,生物科学家小传等。介绍生物科学起步晚,未开垦的“处女地”还很多,发展前景广阔。有关全球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五大危机;以及目前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面临的“非典”等传染疾病的传播、预防、治疗等都与生物科学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第三、按照心理相容理论,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可清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学生对教师的肯定反应,并在课堂教学中配合默契,使双边活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功能,并从中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做到:(1)、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接近;(2)、教态平易近人,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3)、注意说话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听老师讲课是一种温暖;(4)、要有耐心,能够等待与学生相通;(5)、善于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6)、允许学生答错,并自行改错;(7)、允许学生与自己争论,在争论中决不给学生难堪。做到这些,就加强了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问老师,在相互质疑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从而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造成一种生动、活泼、乐学、振奋的课堂教学局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xueke/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