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aozhen-education.com--小学】
【篇1】抗大纪念馆感受小学生
延安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生活环境艰苦,却从未产生过退缩的想法,仍然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勇向前,打出了新天地。延安时期,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群众的公仆,也因此收获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虽然不用再面临生死的考验,但是却会遇到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要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就要发扬延安精神,不为困苦、奋发图强,用延安精神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天,就以“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为主题,与大家作以沟通交流。
现在说到延安精神,人们比较多地是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还有的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这些对不对呢?都对。但是,如果把这些理解为延安精神的全部,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按照这种理解来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很难弘扬得起来的。因为,这些都不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那么,什么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延安精神是指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以后迁入延安的13年时间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自身整风运动,形成的带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因此,这种精神从本质上讲,并非全民族的精神,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观念和作风,根本原因在于广大党员的心中始终坚守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信心。就是说,延安精神中虽然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内容,但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我们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用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这些精神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和发扬,把它们变成全民族的精神,但首先需要身体力行的并不是一般群众,而应当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但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发扬延安时代那种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
才可能把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延安——这座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古老城市,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神圣地位被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延安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近百年历史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未来奋斗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精神成果。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延安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并不起眼的西北古城,是成千上万中国先进分子心目中的圣地,是成千上万中国青年积极奔赴的地方。为什么这个小城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因为青年们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所领导的事业发展中被忠实践行着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实际和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为人们所看得到和感受得到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求索、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实验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能够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被鲜明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中国共产党的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成方案和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这种结合是在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才能实现的。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党中央到延安以后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并为全党所认可的过程,就是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得以确立的过程,也是延安精神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显微镜和望远镜,用以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才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根本宗旨更容易为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表述,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成为一种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为全党所努力实践的精神,形成了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和革命斗争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而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又进一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完善中国革命理论和政策策略,更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冲破国民党反动派重重封锁,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撑。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说它是中国的,因为它体现着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风格,凝练而深刻、生动而朴实。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表述得淋漓尽致;
为人民服务,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了精辟的概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立足点的准确表述。
(二)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重要精神结晶。当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领导中枢建立在延安的时候,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经历了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特别是长征的考验和磨难,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政党了,已经在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逐步纠正早年不成熟时所出现的问题,并确立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围绕这个核心逐步形成了领导集体。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立足于中国革命在成功和挫折中获得的重要经验,是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重要精神结晶。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的同志根据国情独立自主地确定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来解决,中国革命必须正确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这些在后来被认为很明了的道理,在党的早期革命斗争中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清楚。在使全党明白和接受这些道理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经付出了很大代价。仅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就从近6万人减少到1万人,而土地革命战争中反“围剿”的失败,更使中国共产党在红区的力量减少了百分之九十,白区的力量减少了几乎百分之百。一次次惨重的失败和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内越来越多的党员和干部开始深入思考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了帮助全党真正搞清楚这些问题,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军事和政治著作,这些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也成为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延安时期13年间,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成熟,在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中没有再出现大的失误,党的自身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也有了飞跃性发展。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在这一时期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党的整体精神风貌。尽管这一时期,党依然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和极其艰苦的内部困难考验,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地把握各种历史机遇,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纠正党内存在的错误认识,始终保证党所领导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和发展。面对抗日战争开始时敌强我弱的态势和相持阶段形成的极为艰苦的环境,面对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带来的极为恶劣的生存困难,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边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党中央领导到普通战士,都积极投入生产。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帮助我们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难关。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并赋予它更为丰富的内涵。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发表的后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明确阐述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并把它提高到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高度进行深刻论证,由此,“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不但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一切组织机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每个党员应该奉行的人生格言。
从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它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积淀的宝贵经验,传承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和发展的红色基因,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精神结晶。
(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的精神体现。延安精神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本质特征决定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不被任何险阻所吓倒,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中,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各种高官厚禄,不为所动;
面对冰冷的铁窗酷刑,毫不畏惧;
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绝不后退。虔诚坚定、舍身忘我的优秀品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就是因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的有力支撑,那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正是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党在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过程中能够坚忍不拔、上下求索,能够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决纠正自己内部存在的失误,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认清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所讲的,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正是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党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退缩、不低头,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困难,赢得光明。
发扬延安精神,最根本的是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在新时代,我们党要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执政理念,保持一切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承与弘扬延安精神,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青年干部的知识面宽广、工作思路开阔,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较少,严格的党性锻炼和基层环境的历练较少,对党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认识较少,对基层困难和群众疾苦体验较少,这正是我们需要从延安的异地学习中去不断改进和提升的薄弱方面。去年,市委组织xx名青年干部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接受延安红色革命文化的思想熏陶和精神洗礼。xx书记在青年干部座谈会上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提了要求,并勉励青年干部们在苦水里泡一泡、柴火里烤一烤,洗掉骄娇二气,确保关键时刻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担得起重任。那么青年干部要从延安精神里学到什么?我理解有这么几点:
(一)青年干部要从延安精神中保持“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就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他们从城市走向农村,再从农村包围城市,和人民同吃同住,进行军民大生产,正是这种“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理想信念指引着红色政权走向胜利,点亮着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无数革命先辈向死而生,始终“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成立99年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战火硝烟,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保持“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理想信念,扎根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地方,无惧岁月的孤独和清苦,在长期的基层磨砺下知道“为了什么而出发”,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样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青年干部要从延安精神中增强“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执着韧劲。革命年代延安的窑洞里马列主义能兴盛传播,南泥湾能成为陕北的好江南,正是得益于党的领导人和一批革命家“不辞辛苦入山林”,才能“敢教日月换新天”,取得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胜利。我们现场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做知青的梁家河,在土窑洞里上了生动的一课,走访了解习近平总书记闯过的“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生活关”、“思想关”等艰辛的七年知青生活,带领着父老乡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改变了梁家河的面貌,改善了这里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梁家河”,它也许不像七年那样漫长、也许比七年还要长,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不怕苦不怕难,心中的那个“梁家河”,就是收获“大学问”的地方。我们青年干部要有咬定青山的决心和勇气,要有日积月累的执着和坚持,更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心和定力,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基层的沃土上打牢根基、开花结果,始终做到“苦中思进,乐中思省”,方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三)青年干部要从延安精神中提升“砥志研思,精进不休”的学习动力。“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是我们年轻人该有的学习态度。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不分昼夜地工作学习,“人不学,不知义”,更不得志。学习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年习总书记插队梁家河时,炕头上的书总是堆得满满的,不论是在什么场合他都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他从书本里、实践中积累了知识,奉献了青春才智,更加了解了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学习是个苦差事,但苦中有乐,乐中有得。年轻人就应该趁着大好的青春年华专心致志学习思考,刻苦钻研农村广阔天地的学问和艺术,摆脱“稚气”“书卷气”,多做一些接地气的事,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将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足下的土地,真正做到“苦练七十二变,应对八十一难”。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这样写道,他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争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大变化,展望延安的未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青年干部要不断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磨砺自己,继续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知难而上、奋勇前行的精神,让青春无悔成就人生大我。
【篇2】抗大纪念馆感受小学生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一座让我们不忘过去,铭记国耻的博物馆。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作为中华民族的国耻,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纪录东北人民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下,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反侵略、反奴役、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历史。“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人民遭受__年奴役之苦的悲惨历史,告诫国民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教育人民“勿望国耻,振兴中华”。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顶山的居民被无原无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队的残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东北被折腾的血痕累累。东北人民抗战__年,终于结束了抗战,赶走了日本鬼子,结束了这些可怕的生活。
纪念馆介绍了“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有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残害中国人民。还有一幅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并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示众。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在颤抖。通过资料解说,我还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间,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焚烧的尸骨、713部队遗留下来的实验室,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罪证。他们毁我家园、辱我民族,掠夺去的是大批奇珍异宝留下的却是死尸遍地、血迹斑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九一八”事件让我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建设出强大的、富绕的国家才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部影片更赋予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篇3】抗大纪念馆感受小学生
x月x日,我们慕名来到了xx中学。在和学校门卫进行了交涉后,该校主抓业务的副校长x校长接待了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该校的教学区、活动区、艺术楼、报告厅、"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录课室和校史展览馆。x月x日,我们在xx教育局督查室主任的带领下,在xx一中小会议室,聆听了该校校长x校长对该校历史、近年取得的成绩和当地文化历史传统以及人情风俗的介绍,然后在x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和xx课程文化建设基地。
参观学习了这两所学校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现在,我们全国上下正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这次xx之行让我明白了素质教育就是真教育,是一种返璞归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xx中学的校训为:"不弄玄虚,不翻花样,辛苦干从头,看有什么成绩;也当徒弟,也算老师,呼应成一气,勉之这种精神。"学校精神为:"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厚积有恒。"校风为:"博学笃行,敬业乐群。"教风为:"严谨,求精。"学风为:"厚积,有恒。"校训:"敦品,力学,大气,卓越。"这些话简单朴实而切中肯綮,道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我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团结创新,真抓实干,做出成绩,做出实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又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更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这次xx之行我们知道了翻转课堂、慕课、微元课堂等等概念,这些新概念也是新理念正在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传统课堂。这亟待我们加快探索的步伐,强化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不断总结。在这一点上xx中学做得比较好的,该校开展的课堂改革实践与展示活动、多方位数字化实验教室的开发与应用、xx省"数字新时空·名校课程"、xx中学第30届教学"百花奖"全国展示活动等,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课改的方向,坚定了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课改推向深入的决心和信心。
校园文化营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结合本地、本校情况,开发出丰富、有特色而且又能让师生悦目、赏心的校园文化,对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在这方面这两所学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的骄人的成绩。xx中学雅静、别致、优美而不失浓厚文化气息和现代科技信息的校园布局和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校象征该校源远流长的水中学校发展史,xx题写的名牌匾,色泽艳丽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长廊、科技楼、世纪广场、艺术楼、行知楼等,每一处都向来访者昭示着该校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学校生活和骄人的成绩。而xx第一高中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可以说别具特色,成绩斐然。该校编辑出版的两卷本《xx文化读本》和建立的化课程基地向我们讲述了当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xx中学和xx一中的学生都显得很文静、文雅、文明。上课时同学们专心致志,我们一行人从教室外面走过,似乎没有一个同学感觉到,更没有一个同学抬头看。下课时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教室外,都很安静,没有追逐吵闹、大声喧哗的现象。遇到我们这些外面来的老师也会主动问好。
在xx中学教室里,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善于整理所发的各种资料,一般都是分科整理并整齐地夹在一起,不像我们一些学生,上课时连老师要讲的资料都找不到。教室布置也十分整洁,没有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的现象,教室内除几只扫把之外,没有放置垃圾桶,却根本就看不到乱丢乱扔的垃圾。整个校园内也非常干净,说明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切都显得有素养、有品位,这也正是xx中学的校训"敦品、力学、大气、卓越"所彰显的。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课堂是学校集体的中枢神经;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这两所学校一直以来,牢牢抓住"课堂"这一教育的关键领域,完善课堂教学的生态,努力追求造精品课堂。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师生的优质发展提供了成长的舞台,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根据我校校情和学情,特别是课改现状,我认为在近期我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我校的工作:
1.推进课改工作走向深入。本学期,35岁以下教师必须课改达标课达标。
2.加强纪律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3.打造"精品课堂",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4.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氛围。
5.加强教师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抗大纪念馆观后感学生 小学生参观抗大纪念馆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