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段 > 小学 > 正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集合3篇

【www.baozhen-education.com--小学】

第1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1、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2、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3、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二、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1、活动一:知识抢答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2、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第2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教师首先自己要,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机构、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了解自己受到哪些加法律的保护,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

  三、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 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 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 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 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了解学生对所学道法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7、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8、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9、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第3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①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公民身份证号码

  ②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③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④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

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学工 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xueduan/10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