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档 > 正文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www.baozhen-education.com--文档】

  成因,读音为chéngyīn,汉语词语,意思是造成某种局面或结果的原因。保真教育网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

  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

  圣人标准与常人心态的矛盾。也许在选择做教师的时候,不知道其中的艰辛,神圣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知识文明的巨大背景下,教师同样是一个渺小者,难以担当无所不知的智者角色。“诲人不倦”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为人师表者最高的境界,一代先师孔子提出的这个为人师表的标准,数千年来自认为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赞誉与现实的背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春蚕、是蜡烛”,充分彰显了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现实生活中,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从业者,一样面临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其次,教育工作的周期长,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再者,现实中一些不公平与非公正,造成个人对工作的灰心和不满。

  2、来自学校的工作压力大

  工作负担过重与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作为一线教师,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卫生问题,无所不包;学校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排队公布,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作为毕业班老师,还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等,新课程对教师的高要求与教师个人素质偏低的矛盾,对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挑战性等,自然产生职业倦怠.

  3、付出和收获的反差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发展精神文明的使命。但可悲的是,毋容置疑,尽管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但就实际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教师是不可比的。

  4、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

  职业倦怠源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一是专业水平低下,工作成绩不出色;二是专业态度缺失;三是不得志,滋生情绪,缺乏进取心;四是缺少创新精神。教师的自身因素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

  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不管当初是否因为职业性的或是理想的原因而进入教师队伍的,但若干年后,有的不愿当老师,有的却爱上教育工作。“因为爱,所以执着”,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矢志教育人生,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优质教育,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的理想。我认为,教育虔诚第一,教育艺术第二,教师应该带着爱工作。什么是热爱,一个名师说得好,那就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讲到教育,讲到学生,讲到你教的学科,你的眼睛会发亮。

  2、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充满了情趣,充满了自信,就有一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放假的时候,就盼望上讲台;有的教师习惯了盼望工作之外的乐趣,一谈到工作就成了苦得不能够再苦的差事。其实这只是心态的问题。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一个哲人说过:生活就是这样,你无法去改变它,只有去适应它。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做事,可以读书、锻炼,可以活泼一点、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发现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倦怠呢。

  3、调整目标

  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4、提高耐压能力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自嘲。职业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作为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

  5、寄情教学

  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就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和欢乐。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将工作后所得到的报酬看成是一种副产品。看到满园桃李风光,收获爱与尊重,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6、投身教科研

  在投身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必将带来种种困惑,困惑带来教研话题,教研促进教学、成就名师,不断提升职业境界。坚持教学积累、教学反思和论文写作,把每一次挑战当成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遇,才会有学习、提升的空间。

  教师常年披星戴月,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理应积极消除职业倦怠,追寻做教师的幸福。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一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教育与心理科学的研究中,教师的心理压力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职业压力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身心负荷,而巨大的工作压力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倦怠(jobburnout)的研究始于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ch(1976)等人。

  教师工作倦怠现象是教师职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它是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缓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而体验到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与一般的工作倦怠表现类似:对教学工作感到厌倦,对学生态度冷漠,时常发生不按时上课、缺勤等教学事故,与周围人群疏远,与领导有对抗情绪,有离职倾向或行为等。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关于教师工作倦怠的心理成因分析

  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环境、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

  一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现今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增多。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二是教师需要胜任各种各样的角色,并且要将每一种角色都要做到最好。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冲击着教师的心理。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师。这时教师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在工作中感到疲惫不堪,更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和回报,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怠。

  2.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

  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

  3.职业特征方面的压力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如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实践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级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但是教师很难将每一种角色都扮演好,这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同时,教师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因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形成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会导致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教学效能感下降,引起职业倦怠。此外,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在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感到知识的枯竭和应对学生问题时方法的枯竭,最终引发职业倦怠。

  4.教师自身的压力

  首先,人格特征的影响。外在的环境因素必须通过教师内在的个体因素才能起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不同人格特点的教师面对压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国学者徐富民、朱从书、黄文锋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自尊的教师易于缓解职业倦怠。另外,那些拥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有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教师,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其次,知识优势在缩小。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教师以前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早已过时,只剩下在本学科领域内一些粗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多种媒体的信息传播,使学生有越来越多的途径来接收新鲜知识而不仅仅依赖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的表现。有些学生在部分领域的知识可以超过教师。因此,教师原本的文化优势在缩小。另外,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与教参也颇具开放性,再加上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教师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否则,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地位就会大打折扣。

  三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一方面,国家应不断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以健康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辞海》“倦”含义有二:一是疲乏;二是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怠 ”意思也有二:一是懒惰,忪懈;二是轻慢,不尊敬。我想此处“教师职业倦怠”含义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失去了兴趣,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懒惰松懈以及教师身心疲劳而产生的对教育事业的轻慢。典型状态是工作满足度低、工作热情和爱好的丧失和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教师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职业理想不够纯洁

  教师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样,为教育不顾一切无私奉献。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和无限的热爱,他就会把心思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埋头工作,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不少教师只把教师职业当成赚钱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热衷于与有钱行业攀比,认为钱少,福利差,教学工作只是走进教室呆完45分钟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备课、改作业等环节基本不做,更不用说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和教学科研。

  (二)学生思想与行为趋向复杂

  由于留守儿童问题以及读书无用论等因素影响,学生价值取向在走向极端,不少学生在公与私发生矛盾时,认为“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不少青少年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立足自我,行为方式更多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崇尚金钱与物质;道德判断也有偏颇,不少学生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他们认为讲道德反而容易被欺负。于是不少学生不喜欢学校、不愿意学习、不尊敬教师。教师面对的学生是连家长都不管“问题学生”,而这样的“问题学生”不是少数。

  (三)家长、政府、社会尊师重教风气不浓

  《礼记  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然而,当前尊师重教的风气还剩多少?你不见生活中有些人是看不起教师,鄙视教师?甚至时有家长到学校来为孩子无理取闹吗?

  政府时常敬告:“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然而,教师光荣起来了吗?面对日益疯长的物价,中小学教师们不得不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一不小心还被人们戏谑:“老师最精、最小气!”

  (四)校园文化与学校管理缺乏朝气

  由于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学校设施一直简陋,尤其是边远的乡村中小学校,教师上课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科技的进步在教学设施上没有任何痕迹,有的学校教室、寝室等一切设施陈旧不堪,操场上除了草木不见任何文化,本应是人类文明的殿堂却一片荒凉。不少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新教师第一次进校报到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校园设施的落后与生活的艰辛本已让教师失望,学校管理者又缺乏人文的关怀:管理失之民主、课余生活失之丰富、师生关系失之融洽,于是不少教师要么忙于调动跳槽,要么沉沦——死猪不怕沸水烫。

  稍有责任心的老师想从逆境中进步,可教育领导一边要“提高升学率”、一边又喊“素质教育”、关工委又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法院则要和谐:“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今天的中小学生是“皇帝”,老师连“孙子”都不是,而是压板机中间的夹芯板,上面的压力顶不住,下面的铁板渗不进。教师无奈,只好千叮呤万嘱咐:自己后辈不要再从事教师职业。

  三、减轻教师职业倦怠方法

  (一)政府加大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一份来自法国1980年年鉴分析报告,1978年各国基础教育投入在GDP中所占比例:荷兰8.7%(最高)、美国6%、日本5.5%、墨西哥4%。而中国1981年是2.91%。

  目前我国教育投入目标是GDP的4%,这,是个喜讯。

  (二)执法公正,保护教师合法利益 

  1、保护教师按照《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及时足额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不受侵犯。

  2、保障教师的工作权利不受侵犯。有的地方平时不把教师当干部看待,到精兵简政时却把教师当干部精简,令其下岗,或是下岗分流。

  3、保障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议权

  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作用,真正按《教师法》第一条所说的“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使教师工作更加稳定,更加安心。杜绝有些学校一切事情校长说了算,教师只是接受管理、监督和考核的现状。

  4、保障教师身体不受伤害

  目前整个社会都在强调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老师对学生不敢打、不敢骂,甚至连重话都不敢说,在课堂内外却经常被学生辱骂甚至于殴打,目前,教师已逐渐成为一个危险的职业。据报道:近年山西朔州二中一名23岁的年轻教师倒在16岁学生的刀下;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一名31岁的女教师去做家访时被学生掐死。

  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连自己的生命权都得不到保障。以后谁还敢做老师?  

  因此,老师也应有适当的防范能力,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老师的正常上课,相关部门要健全法律,保护老师的合法权益。

  “教师的安全和学生的安全,都是重于泰山。”教师安全需要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切实保护。同时,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法律部门应允许教师正当使用恰如其分的惩戒,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

  (三)教育行政部门制订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

  1、建立教师课时、岗位津贴,弥补教师职称工资制度的不合理处。

  2、建立教师轮岗制度,让教师工作有新鲜感。

  (四)学校管理者应提高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

  1、要尊重职工,作为职工都希望得到领导的理解信任关心与支持,所以领导要多接近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沟通思想、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多办实事,搞好服务。只有把职工当学校的主人,他们才能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工作才有归属感,并忠诚于学校,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2、应坚持教师参与管理的原则。 

  “参与”的基本含义就是“被管理者参加管理”。教师参与管理,可使教师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人对集体的一种态度,一种心理契约。它既表现为对集体事物的关注,也表现为情感的交融。教师通过教代会、工会等形式参与学校月标、制度讨论和决策,能让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种感情上的认同,又促使教师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3、应坚持对教师的鼓励性原则。 

  现代学校管理研究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不断唤醒教师心理动力的激励者。对教师的激励,主要是满足教师的贡献感、成就感、创造感等高层次的需要。当教师获得这种激励后,不仅能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由此而激发起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强大、持久的推动作用。 

  对教师的激励,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重在精神激励。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明宜正道,我们必须弄饭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在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今天,学校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物质需要。

  管理者应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激励。对于青年教师,利用培训、进修、继续教育为主进行激励,以满足他们发展需要;对中年教师,给予挑战性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管理工作进行激励,满足他们自我实现及成就需要。 

  4、坚持对教师的公平性原则。 

  平等、公平原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公平性原则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7年在《奖酬不公平时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影响,而且要受到报酬的相对值影响。这里的相对值,是指个人对某项工作付出的劳动和由此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包括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所付出的劳动和所得到报酬进行比较时的比值。通过比较,特别是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仿的人比较,若双方的获得与投入的比率基本相等时,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足,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感到不公平,产生情绪上的苦恼与不安,甚至发牢骚,影响积极性。 

  人有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管理中常常存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职称职务的不同、津贴等待遇的不同,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同矛盾,处理这些问题就得以平等的原则来对待。 

  教师对公平感要求比较强烈。“不患物之不丰,唯患分之不公”。知识分子比较清高,自尊心强,爱面子,受相对报酬的影响要比绝对报酬大。一般来说,教师不会因为绝对报酬小而影响工作,但如果管理者对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则会极大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引起教师的强烈不满,导致积极性受挫。

  (五)提高教师素养,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

       近20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要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师德的灵魂就是一个“爱”字,就是要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2、精深的业务知识

  我们正大力提倡与时俱进,教师的德要与时俱进,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借鉴同行经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所必需的内在条件,是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制约着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高素质教师的必备条件。现代社会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社会对老师的高期望给教师很大的压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老师难当,学难教。

  作为老师应该适时调节自己过重的心理压力,排解心理障碍,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品质,用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

  4、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于边学,终身学习

  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因此我们还应该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1) 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

  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2)尽早掌握、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多媒体技术,并逐步将它应用于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只有把教书育人工作当成幸福的追求,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师职业倦怠就不存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aozhen-education.com/wendang/37784/